[实用新型]一种带均衡散热结构的动力电池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32065.4 | 申请日: | 2012-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5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国;孔令兵;曹广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H01M2/10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衡 散热 结构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均衡散热结构的动力电池箱。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用的高能动力电池在实际道路运行应用中最大电流达200A左右,在行驶过程中频繁的充放电会产生的巨大的热量,如果在电池箱内聚集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造成电池温度升高,温度对电池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功率和能量特性、工况效率和充电接受能力、电化学体系的安全和可靠、使用寿命等,不仅如此,严重时可能造成电源系统热失控,会危及车辆及乘客的安全。因此必须对电池箱进行强制通风散热。
在同一电池箱内,如果对电池散热不均,会造成在不同的电池个体间温度不均匀,从而造成个别电池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充放电,会迅速消耗其能量,造成个别电池提前失效,从而缩短了整个电源系统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造成个别电池失效甚至起火爆炸的危险,因此,对电池箱进行散热,要尽可能保证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度基本一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均衡散热结构的动力电池箱,不但可以有效地将电池箱内部热量及时排出,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单体电池的散热一致性高,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均衡散热结构的动力电池箱,它主要包括底盘和外罩,所述的底盘上设有框架,在框架的一端设有进风板,在框架的上部纵向排布有若干连接板,各连接板之间设有间隙,在框架内设有导风板,导风板位于框架上部的连接板与框架下部的底板之间,导风板向上倾斜后与框架的上部之间设有夹角后形成导风槽,所述的外罩固定安装底盘上,在外罩的两侧板分别为出线板和出风板,出线板和出风板分别固定在底盘上,在外罩内分布有若干平行排列的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安装在底盘上,所述进风板上分布的进风口通过导风槽和连接板之间的间隙与外罩内每个电池模块中间的散热风道连通,在外罩的顶部与出风板相邻一侧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外罩内相通,在出风口处设有排风扇,冷风由进风口输入,然后依次通过导风槽进入散热风道,从散热风道内均匀的流过,将电池热量带走,然后将热风从出风口通过排风扇排出。
所述的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和绝缘格栅,电池安装在绝缘格栅内,散热风道位于绝缘格栅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外罩的顶部与出风板相邻一侧设有向上凸起的腔室,腔室与外罩内相通,出风口位于腔室的顶部,排风扇位于腔室内,排风扇与位于外罩头部的两电池模块中间的位置相对,排风扇与进风口呈对角。所述的导风板的两端分别与框架一侧的底部和框架另一侧上部连接,导风板连接后与框架的上部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的导风板的两端与框架一侧的底部和框架另一侧上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出风口上设有风扇防护网。所述的框架由横梁和纵梁拼焊而成,若干连接板的两端固定在两横梁上,在两横梁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地脚。所述的出线板的外表面设有信号采集输出端。所述的出风板的外表面设有高压输出端和线束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与框架为可调节连接,这样导风板与底盘的夹角的大小可以调节,当电池箱内部电池较多,电池箱较长时,夹角较小,当电池箱内部电池较少,电池箱较短时,夹角较大,通过调整夹角的大小,使气流流经每个电池的流量大小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对每个单体电池散热风量的均匀性。电池与中间带有风道的绝缘格栅组成的电池模块安装在连接板和横梁上,使电池模块下部与导风槽贯通,冷风从导风槽内吸入,通过电池模块中间散热风道向上流过,带走电池的热量。风扇位于电池箱顶部,其中心位置在第一排电池模块与第二排电池模块中间。其与进风口处于对角位置,可保证冷却风流经每个单体电池的行程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对每个单体电池散热速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左侧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右侧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在图1和图2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均衡散热结构的动力电池箱,它主要包括底盘1和外罩2,所述的底盘1设有框架18,在框架18的一端设有进风板12,在框架18的上部纵向排布有七块连接板9,连接板9之间设有间隙19,在框架18内设有导风板5,导风板5位于框架18上部的连接板9与框架18下部的底板20之间,导风板5向上倾斜后与框架18的上部之间设有夹角后形成导风槽,导风板5的两端分别与框架18一侧的底部和框架18另一侧上部连接,导风板5连接后与框架18的上部之间设有夹角,导风板的两端与框架18一侧的底部和框架18另一侧上部为可拆卸连接,其夹角大小可根据电池箱内电池长度进行调节,所述的外罩2固定安装底盘1上,在外罩2的两侧板分别为出线板3和出风板4,出线板3和出风板4分别固定在底盘1上,在外罩2内分布有七组平行排列的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安装在底盘1上,框架18由横梁10和纵梁11拼焊而成,七块连接板9的两端固定在两横梁10上,在两横梁10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地脚13,电池模块包括电池7和绝缘格栅8,电池7安装在绝缘格栅8内,散热风道22位于绝缘格栅8的中间位置,电池7和绝缘格栅8安装在连接板9和横梁10上,所述进风板12上分布的进风口通过导风槽和连接板9之间的间隙与外罩2内每个电池模块中间的散热风道21连通,在图3和图4中,在外罩2的顶部与出风板4相邻一侧设有出风口22,出风口22与外罩2内相通,在出风口22处设有排风扇6,冷风由进风口输入,然后依次通过导风槽进入散热风道21,从散热风道21内均匀的流过,将电池热量带走,然后将热风从出风口22通过排风扇排出,外罩2的顶部与出风板4相邻一侧设有向上凸起的腔室,腔室与外罩2内相通,出风口22位于腔室的顶部,出风口22上设有风扇防护网17,排风扇6位于腔室内,排风扇6与位于外罩2头部的两电池模块中间的位置相对,排风扇6与进风口呈对角,出线板3的外表面设有信号采集输出端14,出风板4的外表面设有高压输出端15和线束固定座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20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