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生理标测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99523.9 | 申请日: | 2012-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9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龙;杨兵;冯骥;龚杰;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心诺普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理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生理导管,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电生理标测导管。
背景技术
诊断标测导管是电生理电极导管的一种,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其主要用于记录心脏内部各部位的电生理信号,对心脏进行电刺激,从而达到对心脏疾病标测的目的。其使用方法是首先穿刺股静脉血管或颈内静脉血管,在X射线透视下,沿血管腔将所述导管送至心脏内不同位置,对心脏进行电生理检查或标测。
目前市场上的导管,多数只能标测一个部位。如果想同时标测多个部位,则必须同时放入多根导管,操作起来时间会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生理标测导管,包括控制手柄、导管本体和弹性头端管,其中所述导管本体具有远端和近端,所述弹性头端管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控制手柄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所述导管上设有至少两组环电极,分别为近端环电极和远端环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环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环电极,所述远端环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环电极,所述近端环电极和远端环电极设于所述弹性头端管上。
所述近端环电极和远端环电极之间的间距为20-80mm。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上设有三组环电极,分别为近端环电极、中部环电极和远端环电极。
所述近端环电极设于所述导管本体上,所述中部环电极和远端环电极设于所述弹性头端管上。
所述近端环电极与所述中部环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0-50cm,所述中部环电极与远端环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60mm。
所述近端环电极位于心腔之外。
所述导管的远端具有一弯曲段,由所述弹性头端管弯曲构成;优选的,所述弯曲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一直线。
所述导管的远端具有一弯曲段,由所述弹性头端管弯曲构成;优选的,所述弯曲段为螺旋形,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曲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生理标测导管,在进行标测时,可以同时对多个部位进行标测,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电生理标测导管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图1中所述导管10远端弯曲段的弯形;
图3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导管1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图3中所述导管10远端弯曲段的弯形;
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导管1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图5中所述导管10远端弯曲段的弯形;
图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导管1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图7中所述导管10远端弯曲段的弯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电生理标测导管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图1中所述导管10远端弯曲段的弯形。所述导管10包括控制手柄12、导管本体13和弹性头端管14,其中所述导管本体13具有远端和近端,所述弹性头端管14设于所述导管本体13的远端,所述控制手柄11设于所述导管本体13的近端。所述导管10上设有至少三组环电极,分别为近端环电极15、中部环电极16和远端环电极17。
所述导管本体13包括中心腔室(图中未示出),其可由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醚嵌段酰胺、聚氨酯或尼龙材料。所述导管本体优选为细长、可弯曲,但是在其长度方向上不可压缩,所述中心腔室31在导管本体13的轴向延伸。所述弹性头端管14包括一中心腔室(图中未示出),其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例如聚醚嵌段酰胺,其硬度小于所述导管本体13的硬度。所述导管本体13与所述弹性头端管14之间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连接,如焊接。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手柄12包括雷莫插头21,所述导管本体12的近端固定于所述雷莫插头2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心诺普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心诺普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9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