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汽车智能遮阳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75028.4 | 申请日: | 2012-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3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于义松;陈明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博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3/04 | 分类号: | B60J3/04;B60J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汽车 智能 遮阳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遮光装置,适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驾驶中,外界光照度千差万别,或太亮(如晴朗的夏天)或太暗(如隧道中),并且有经常迎着太阳驾驶的情况,此时透过车窗的阳光会直接进入驾驶者的眼睛。当视场内强弱光对比度很高时,人眼就分辨不了弱光的信息,由于炫目,看不清驾驶周围的环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车内前窗上部常配有遮阳板来避免阳光直射眼睛,此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驾驶视线,但对于低角度直射光和路面的强漫反射光却无能为力。再者为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驾驶员常常改变坐姿,造成疲劳不利于驾驶。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液晶板作为车用遮阳板的,如ZL:200320127953.1。在该方案中,液晶板能随视场光照度不同而自动调节透过率,其不足之处是:需要通过引线引入外接电源,适用安装不便。特别是现有交通工具上已有的传统遮阳板设计为不需要外接电源的挡光板,没有液晶遮阳板所需要的电源装置,这就为在原有汽车基础上更新液晶遮阳板带来了不便。而且上述装置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电源单元、探测光传感单元、控制单元等,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大;由于使用相对独立的探测光传感单元,不可比变得会用放大、控制等相关电路,致使整个控制系统的功耗难以降低。处理一部分能耗用于液晶控制,另外一部分被相关的测光、放大电路所消耗,难以实现用容量小的电池为液晶遮光装置供电。再者,现有技术都是采用液晶板替代原有交通工具的遮阳板,这不仅存在将安装液晶板融入到车辆制造流程中的困难和麻烦,而且也不能更有效地扩展驾驶员的视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原有遮阳板的基础上,连接具有可调节方向、高度、可变色的液晶板的新型交通工具遮光装置,适用于不同交通工具和身高的驾驶人员,使用方便,同时解决了原有遮阳板遮光的同时也挡住了视线的难题,为驾驶人员的开车安全提高了保障。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汽车智能遮阳镜,包括汽车的原有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汽车智能遮阳镜还包括可变色液晶板,可变色液晶板与原有遮阳板之间为旋转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汽车智能遮阳镜还包括旋转部件,通过旋转部件实现可变色液晶板与原有遮阳板之间的旋转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汽车智能遮阳镜还包括固定部件,通过固定部件将可变色液晶板安装在原有遮阳板上。
进一步的,可变色液晶板包括可变色液晶面和夹持可变色液晶面的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位于上端的固定挂钩、位于中间的挂钩主体以及位于下端的转轴套,夹持可变色液晶面的支架包括转轴,固定挂钩与原有遮阳板的上端卡合固定,转轴套与支架上的转轴配合。
进一步的,在不使用所述可调汽车智能遮阳镜时,可变色液晶板与原有遮阳板折叠在一起;在使用所述可调汽车智能遮阳镜时,可变色液晶板与原有遮阳板形成0~180° 的任意夹角。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安装在与原有遮阳板上的镜子相对的一侧,从而不影响镜子的开合。
进一步的,进一步包括交流信号发生器和光电转换电池;通过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上的交流控制电压;通过光电转换电池向交流发生器输入随可见光的强度变化而变化的光强传感信号,同时向交流信号发生器提供直流工作电压。
进一步的,可变色液晶板包括可变色液晶面和夹持可变色液晶面的支架,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和光电转换电池都安装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交流信号发生器是变频交流信号发生器,输出有效值和频率均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并加到液晶板电极上的交流控制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的交流信号发生器由数字集成CPU芯片构成,利用软件将输入的光强传感信号变为输入到液晶板电极的交流方波控制电压,所述的光电转换电池输出端与数字集成CPU芯片供电端连接。所述光电转换电池两输出端之间,并联有储能滤波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的交流信号发生器由三个依次连接的反相器及外围电路组成,其中第二级反相器(U2)输出端接有充放电电容(C1),该充放电电容(C1)通过充放电电阻(R2)与第一级反相器(U1)输出端和第二级反相器(U2)输入端连接,同时,通过反馈电阻(R1)与第一级反相器输入端相连,第二级反相器(U2)输出端和第三级反相器(U3)输出端分别与液晶板两控制级连接,输出等效交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博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博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5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篡改证明的安全标签或胶带
- 下一篇:用于广告的强制观看的装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