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消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64438.9 | 申请日: | 2012-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6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刘盈丰;苏小丽;王文义;唐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众汇制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配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减弱或抑制噪声的消音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消音器。
背景技术
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制冷设备(例如空调、冰箱和冰柜)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制冷设备因受其系统本身影响,在压缩机正常工作的过程中,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噪音,主要包括:制冷剂喷发、流动声,压缩机工作声、系统部件(冷凝器、蒸发器)共振声。为了减轻制冷设备产生的噪声,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过渡管减轻制冷设备产生的噪声,将毛细管插在过渡管中。毛细管在喷射制冷剂时,毛细管插入到过渡管中的部分将在过渡管中产生振动,从而减轻制冷设备的噪声。所以消音器已经成为制冷设备必备的部件。
消音器的种类很多,但究其消声机理,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六种主要的类型,即阻性消音器、抗性消音器、阻抗复合式消音器、微穿孔板消音器、小孔消音器和有源消音器。空调中最常用的是抗性消音器,是由突变界面的管和室组合而成的。选取适当的管和室进行组合.就可以滤掉某些频率成分的噪声,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抗性消音器适用于消除中、低频噪声。
中国专利号201010240989.5,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消音器的专利文件。该发明提出了一种消音器,包括组合安装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L形板体,其转折处向上延伸排气通道;所述第二部分为L形壳体,包括底壁和围绕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侧壁共同形成内部空腔,在L形壳体的开始端朝转折处方向延伸一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内部空腔相通,L形壳体的转折处的侧壁朝所述进气通道方向延伸一对大致平行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个开口与所述进气通道,另一个开口朝上,其位置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排气通道的位置相对。该消音器采用了相对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噪音的有效衰减,而且其L形形状充分利用了压缩机的内部空间,有效地减小了自身尺寸,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压缩机整机的外观尺寸。但是该消音器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加工困难,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582506.X,公开日2011年04月27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管路消音器的专利文件,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管路消音器,包括消声器本体、设于消声器本体一侧的进气管、设于消声器本体另一侧的出气管,所述的消声器本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偏心管道。由于所述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管路消音器中包含设有偏心管道的隔板,制冷剂气体进入以后可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获得二次膨胀而将部分声能转化为势能,同时产生紊流和使沿管道传播的声能部分折回,这样可有效降低制冷剂在制冷剂管路中的流动噪声。该发明结构简单,应用方便。该种消音器虽然具有较为简单的腔室结构,但其消音效果不理想,存在制冷剂气体冲击力大,消音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消声器制冷剂气体对消音器的冲击力大、消音效果不理想、结构复杂和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消音器,消音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消音器,包括进气管、进气内管、膨胀筒和出气管,所述的进气内管位于膨胀筒的内部;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位于膨胀筒的外部,还包括后盖,所述的进气管的一端与膨胀筒相连;所述的出气管的一端通过后盖与膨胀筒相连;所述的进气内管的一端与进气管相连接,另一端为内管口;所述的内管口为喇叭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口与进气内管外表面的夹角A为120-150°。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口与进气内管外表面的夹角A为135°。此角度为最佳消音效果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口内侧有挡圈,所述的挡圈为圆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圈的数量为1-6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挡圈的数量为3个。
更进一步地,从靠近进气管到远离进气管的挡圈的内环直径依次从大变小。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口处放置有消音棉。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为铜材料,进气内管、膨胀筒和后盖为不锈钢材料。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众汇制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众汇制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44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