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孔腹腔镜免气腹操作鞘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32343.9 | 申请日: | 2012-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5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克水;赵立华;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克水;张勇;赵立华 |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 地址: | 25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孔 腹腔镜 免气腹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孔腹腔镜免气腹操作鞘,属于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单孔腹腔镜免气腹操作鞘质地较软,单孔腹腔镜手术开始往肚脐放置时,比较困难。往往需要把脐部切口撑开1.5厘米以上;在进行手术操作时,由于操作器械前、后、左、右、上、下的活动,导致操作器械反复、机械性挤压脐部,易引起脐部感染和切口愈合延迟。且现有的操作鞘价格较高,每个至少几百元,贵的高达上万元。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成本低,使用方便,鞘壳进出肚脐较容易,且减少了对肚脐的机械挤压的单孔腹腔镜免气腹操作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孔腹腔镜免气腹操作鞘,包括鞘体,鞘体为管状结构,鞘体的两端分别纵向开有多条细缝。
设计细缝使得鞘体的两端可以被撑开,从而增大了手术器械的操作空间。
所述的鞘体采用透明PVC材料制成。使得鞘体具有一定的硬度。
所述的鞘体的高度为6cm,内径为2cm,其中鞘体中间部分4cm的厚度为1.5mm,两端部分1cm的厚度为1mm,细缝的长度为1cm。
所述的鞘体的两端分别纵向开有4条细缝,细缝平均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单孔腹腔镜免气腹操作鞘通过采用了两端带有细缝的管状鞘体,鞘壳进出肚脐较容易,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手术器械的操作空间,且减轻了对脐部的反复机械性挤压,减少了脐部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方便,生产简单,成本低,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鞘体;2、细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单孔腹腔镜免气腹操作鞘包括鞘体1,鞘体1为管状结构,鞘体1的两端分别纵向开有4条细缝2,细缝2平均分布。
鞘体1采用透明PVC材料制成,鞘体1的高度为6cm,内径为2cm,其中鞘体1中间部分4cm的厚度为1.5mm,两端部分1cm的厚度为1mm,细缝2的长度为1cm。
制作时,以高温消毒的透明PVC为原料,经高温熔化,浇铸于固定模版中,冷却凝固出圆管状,形成鞘体1,随后在其两端平均切出4条深1cm的细缝2,可以起到增加器械操作空间的作用。
使用过程为:
在使用时,在脐部上方顺肚脐的弧度切开1.5cm的手术切口,借助皮肤的弹性,将鞘体1放置于脐部切口,中间较厚部位放置于脐部切口,两端较薄部位分别放置于脐部以上和脐部以下,细缝2使得鞘体1的两端可以被撑开,为手术器械进出脐部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空间。鞘体1中间较厚的部位两侧用针线缝合于脐部两侧皮肤上,做好固定。鞘体1内壁较光滑,手术器械进出脐部比较灵活,且因为鞘体1体积较小,硬度较好,对腹腔镜手术操作无妨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克水;张勇;赵立华,未经周克水;张勇;赵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2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捣固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纸浆模塑成型餐具定型工序的铝制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