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健食品片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20074.4 | 申请日: | 201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0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何杨;程述森;石应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0;A23L1/305;A23L1/2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 |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食品 片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食品片剂。
背景技术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针对人体亚健康,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较多保健食品,其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然而,为了使保健食品口感良好,提高人体的依从性,多数保健食品中,除了使用填充剂外,还常常额外添加矫味剂。然而,矫味剂的加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片剂,是目前保健食品的常用剂型。目前市面上的片剂结构较为单一,若能够通过片剂结构的改进,从而避免矫味剂的加入,将会对食品安全带来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多余添加剂的具有新型结构的保健食品片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健食品片剂,它包括蛋白粉层、南瓜粉层;在蛋白粉层和南瓜粉层之间还设有营养物质层和功效物质层。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物质层为氨基酸层。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物质层为γ-氨基丁酸层。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物质层为氨基葡萄糖层。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物质层为氨基酸、γ-氨基丁酸、氨基葡萄糖中两种组分以上的混合物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物质层为氨基酸、γ-氨基丁酸和氨基葡萄糖三种组分的混合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功效物质层为中药层。
进一步地,所述功效物质层为黄酮类化合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功效物质层为腺苷三磷酸类化合物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营养和功效物质置于蛋白粉层、南瓜粉层之间的新型片剂结构,它通过蛋白粉和南瓜粉保证片剂的口感,可以避免其他矫味剂的加入,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其中,1-蛋白粉层、2-南瓜粉层、3-营养物质层、4-功效物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健食品片剂,它包括蛋白粉层1、南瓜粉层2;在蛋白粉层1和南瓜粉层2之间还设有营养物质层3和功效物质层4。
所述营养物质层3为氨基酸层;或,
所述营养物质层3为γ-氨基丁酸层;或,
所述营养物质层3为氨基葡萄糖层;或,
所述营养物质层3为氨基酸、γ-氨基丁酸、氨基葡萄糖中两种组分以上的混合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物质层3为氨基酸、γ-氨基丁酸和氨基葡萄糖三种组分的混合物层。
其中,所述功效物质层4为中药层。
其中,所述功效物质层4为黄酮类化合物层。
其中,所述功效物质层4为腺苷三磷酸类化合物层。
本实用新型中,将保健食品做成多层片的形式,其中,营养物质层和功效物质层位于蛋白粉层和南瓜粉层之间,南瓜粉和蛋白粉起调味作用,保证了保健食品的口感。同时,蛋白粉、南瓜粉为常用天然食品,避免了其他矫味剂的副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蛋白粉层也可以采用蛋白多肽为原料。中药层中可选用白果、佛手、代代花、花椒、薄荷、茯苓、阿胶、枸杞子、龙眼、山药、山楂、玉竹、沙棘、葛根、大枣、鱼腥草、余甘子、生姜、金银花、黄精、槐花、藿香、牡蛎等中药材为原料。
本实用新型中,可采用如下组合方式:营养物质层中以伽马氨基丁酸和酪蛋白磷酸肽为原料;功效物质层中以白果、佛手、甲壳素、余甘子、代代花、葛根和花椒为原料。
氨基酸人体必须营养素:氨基酸补充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转变为糖或脂肪,以补充能量;参与构成酶、激素、部分维生素,促进调节生理机能、催化代谢过程。γ-氨基丁酸功效成分:镇静神经、抗焦虑,促进血管扩张,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预防老年痴呆等神经衰败症的形成,提高脑活力;促进乙醇代谢;防止皮肤老化、消除体臭、改善脂质代谢,防止动脉硬化高效减肥等功能。氨基葡萄糖功效成分:保护骨关节和修复骨关节损伤。将三者混合后,可补充营养素,避免亚健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片剂结构,它是将营养和功效物质置于蛋白粉层、南瓜粉层之间,通过蛋白粉和南瓜粉保证片剂的口感,可以避免其他矫味剂的加入,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0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