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司机室布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03962.5 | 申请日: | 201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7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熊明彬;姚伟;蒲红霞;王平华;廖忠文;谢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敖欢;钱成岑 |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司机 布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司机室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机车行业中,设备模块化组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车司机室作为机车的重要组成部件,内部装置有很多电气设备,如操作台、空调机组等,传统机车在设计时往往采用司机室固定焊接的方式,司机室的布线装置一般安装在车架上平面和司机室底面之间的空间里,即将线槽焊接在车架上平面而非司机室内,这种布线方式非常适合于固定非活动组装的司机室。但随着机车活动司机室的设计普遍被应用,此种布线方式无法很好的满足模块化组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能满足司机室模块化组装要求的机车司机室布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车司机室布线结构,包括焊接在司机室底壳上的固定弯板、上端开口的线槽,所述线槽的两侧与固定弯板焊接,所述线槽的底部低于所述司机室底壳所在的平面,所述线槽的两侧与司机室底壳钢结构焊接,所述线槽上设有分隔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线槽为U型。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线槽上设有扎线杆。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线槽上设有线缆固定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分隔板为铝分隔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分隔板为钢分隔板。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分隔板为倒L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线槽为钢板线槽。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线槽为铝合金线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线槽的底部低于所述司机室底壳所在的平面,这样可以扩大槽内空间,以满足布线的空间需求,线槽内焊扎线杆用于线缆的捆扎,铝质材料的分隔板可达到电磁屏蔽的目的,线槽与司机室底壳钢结构间焊接可满足司机室的气密性要求,该技术方案可很好满足司机室活动组装的需要,当司机室需要撤卸时,在司机室内就能将线槽内的线缆脱离于电气设备后即可把司机室从机车上整体吊出,由于线缆都布置在司机室内部,避免了传统机车司机室布线方式那样从机车车架上或司机室隔墙上拆线的麻烦;由于在线槽内加装了分隔板,从而可将网络通信等对电磁敏感性强的线路进行单独布线;在机车生产作业时,可提前在车下将司机室内线缆布置完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当机车大批量生产时,效果尤其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
其中,1为固定弯板,2为线槽,3为扎线杆,4为司机室底壳,5为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机车司机室布线结构,包括焊接在司机室底壳上的固定弯板1、上端开口的线槽2,所述线槽的两侧与固定弯板焊接,所述线槽的底部低于所述司机室底壳4所在的平面,所述线槽的两侧与司机室底壳钢结构焊接,所述线槽上设有分隔板5。所述线槽2为U型。所述线槽上设有扎线杆3,在不使用扎线杆3的情况下也可在线槽上设置线缆固定座来固定线缆。所述分隔板5为铝分隔板,也可为钢分隔板,所述分隔板5为倒L形,所述线槽2为钢板线槽,也可为铝线槽。
线槽的底部低于所述司机室底壳所在的平面,这样可以扩大槽内空间,以满足布线的空间需求,线槽内焊扎线杆用于线缆的捆扎,铝质材料的分隔板可达到电磁屏蔽的目的,线槽与司机室底壳钢结构间焊接可满足司机室的气密性要求,该技术方案可很好满足司机室活动组装的需要,当司机室需要撤卸时,将线槽内的线缆脱离于电气设备后即可把司机室从机车上整体吊出,由于线缆都布置在司机室内部,避免了传统机车司机室布线方式那样从机车车架上或司机室隔墙上拆线的麻烦;由于在线槽内加装了分隔板,从而可将网络通信等对电磁敏感性强的线路进行单独布线;在机车生产作业时,可提前在车下将司机室内线缆布置完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当机车大批量生产时,效果尤其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3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