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隔声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1570.1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6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龙芋宏;莫荣博;邓聚才;冯高山;李程;谢玉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欧阳波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货 汽车 动力 总成 隔声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配件,具体为一种载货汽车动力总成隔声罩。
背景技术
发动机和变速箱构成的动力总成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汽车行驶时发动机和变速箱噪声约占汽车总噪声的55%以上。特别是重型载货汽车噪声更大,使道路噪声成为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环保的重要问题之一。
汽车发动机的油底壳多为钢板冲压而成的薄壳结构件,面积大刚性差;发动机运行时机体的振动引起的油底壳振动产生了噪声,是发动机的主要噪声之一。载货汽车变速箱档位多,也极易激励使变速箱箱体局部振动而产生噪声。因为油底壳要耐受较高温度,变速箱壁承载的力较大故较厚重,此二者均很难采用具有阻尼效果的材料制造以有效地降低所产生的噪声的辐射。
加装隔声罩是许多设备采取的有效降噪措施。现有的全封闭整体屏蔽的隔声罩虽然降噪效果明显,但影响通风冷却,不仅不利于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正常运行,发动机的高温还会引发火灾隐患。同时现有隔声罩的尺寸和质量过大,难以在汽车的动力总成上安装使用。
故业内亟待开发一种既能有效降噪又能方便在汽车上安装的降噪隔声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载货汽车动力总成隔声罩,主体罩扣在动力总成上,连接件将主体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构成隧道式隔声罩。有效阻隔噪声辐射,同时保证通风散热。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载货汽车动力总成隔声罩,包括隔声的主体和与汽车车架连接的连接件,主体包括底面和左右两个侧面,其横截面为“冂”形,主体的形状与动力总成的外形相配合,主体扣罩在动力总成上,主体侧面固定有连接件,连接件将主体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前后端开放,构成隧道式隔声罩。
所述主体与动力总成沿长度方向连接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高度和宽度对应,主体沿纵向分为高度和宽度不同的2或3段,各段之间经斜面或弧面连接。主体内壁与动力总成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大于10毫米。
主体底面前端与发动机风扇的护风罩下缘重叠,有利于风扇的冷风冷却发动机底部;和/或,主体底面后端与变速箱包梁搭接,保留通风口一定的面积,有利于通风散热。
所述隔声罩的主体为多层结构,包括从内到外相互贴合层叠的吸音层、阻尼层和隔声外壳层。
所述吸音层为高阻尼吸音泡沫层;
所述阻尼层为硅酸铝纤维毯浸沥青层。
所述隔声外壳层为钢板。阻尼材料和钢板层叠结合,可抑制和避免轻型的钢板构成的隔声罩壁发生共振和吻合效应,提高隔声量。
为防湿气和污染物阻塞吸音层上的吸音孔,吸音层表面还覆有铝箔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隔声罩的有益效果是:1、其结构与动力总成外形相配合,其安装不影响整车的通过高度;2、高阻尼吸音泡沫构成的吸音层、硅酸铝纤维毯浸沥青阻尼层及钢板构成的隔声层,使得本隔声罩在相当宽的频带内具有良好的吸隔音性能,有效地吸收和阻隔动力总成的噪声,加装本隔声罩后整车加速时车外噪声降低3分贝以上,特别适用于噪声大的重型载货汽车使用;3、该结构拆卸方便,不影响动力总成的维修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载货汽车动力总成隔声罩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隔声罩主体的多层结构示意图。
图内标号为:1、主体,2、连接件,1-1、铝箔层,1-2、吸音层,1-3、阻尼层,1-4隔声外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载货汽车动力总成隔声罩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隔声的主体1和与汽车车架连接的连接件2,主体1包括底面和左右两个侧面,其横截面为“冂”形,所述主体1形状与动力总成的外形相配合,与动力总成沿长度方向连接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高度和宽度对应,主体1沿纵向分为高度和宽度不同的3段,各段之间经斜面连接。主体1内壁与动力总成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大于10毫米。主体1的长、宽、高分别与动力总成的长、宽、高相配合,主体1扣罩在动力总成上,主体1左右侧面各固定有2个连接件2,连接件2为条形其上有连接孔,螺栓经连接件2将主体与汽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主体1的前后端开放,构成隧道式隔声罩。
主体1底面前端与发动机风扇的护风罩下缘重叠,主体1底面后端与变速箱包梁搭接。
所述隔声罩的主体1为多层结构,包括从内到外相互贴合层叠的铝箔层1-1、吸音层1-2、阻尼层1-3和隔声外壳层1-4。
所述吸音层1-2为高阻尼吸音泡沫层;
所述阻尼层1-3为硅酸铝纤维毯浸沥青层。
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1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