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灯具安装防开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58677.6 | 申请日: | 2012-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凤;尹友军;李君;游帅;周燕青;胡继祖;陆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7/10;B60Q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王新春 |
| 地址: | 2123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灯具 安装 开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灯具安装防开裂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信号灯具的防开裂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汽车信号灯具与车体安装方式主要有:在灯具配光镜上有安装孔,安装螺钉通过灯具配光镜上安装孔向后锁紧车体钣金,实现安装;通过灯具背面预埋或锁紧螺柱安装在车体上,达到安装效果;灯壳两侧或后侧有卡扣结构,安装时为卡扣与车体限位达到安装效果等,但目前因灯具安装与拆换方便要求,采用安装孔锁紧方式较多,由于通过灯具背面预埋或锁紧螺柱安装到车体这种方式不便于维修,如校车、公交车系列维修还需要将其它零件(如后排座位先拆除才能进行维修),维修工作费力、费时,费成本。
使用的通过灯具配光镜上安装孔向后锁紧车体钣金,达到安装效果这种方式,由于灯具信号灯配光镜材料主要为PMMA、AS、PC工程塑料,而这些材料在安装过程中易受外力挤压开裂或使塑料工程材料分子分裂使的配光镜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开裂,导致流体或固体微粒从配光镜开裂处泄漏以及外界杂质如灰尘、泥沙、水分等侵入。因为汽车信号灯具,特别是倒车灯、后雾灯、位置灯类灯具,如发生流体或固体微粒从开裂处泄漏以及外界杂质如灰尘、泥沙、水分等侵入的情况,不仅影响汽车灯具的使用效果、使用寿命、而且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灯具安装防开裂装置,是将防开裂圆柱铆接在灯壳安装孔内,其底部内表面与灯壳外表面贴死,防开裂圆柱穿过灯壳安装孔与配光镜安装孔,表面高于配光镜安装孔表面,产生高度落差,当灯具安装时安装螺钉穿过防开裂装置锁紧于车身中,保护配光镜防止开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灯具安装防开裂装置,包括配光镜、灯壳和防开裂圆柱,配光镜设置在灯壳上,防开裂圆柱铆接入灯壳的安装孔内并穿过配光镜安装孔将配光镜和灯壳固定,防开裂圆柱的底部带有圆台,中间设有凸台的圆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开裂圆柱的底面与灯壳外表面贴死,防开裂圆柱上的凸台与灯壳内表面配合且进行X轴方向限位。
所述的防开裂圆柱的圆柱高度为配光镜安装孔内壁厚度加灯壳安装孔处深度与内壁厚度之和,安装后表面高出配光镜安装孔1.5~2.5mm。
所述的防开裂圆柱表面为粗糙摩擦面或螺纹面,圆柱表面为有多个小凸点。
所述的灯壳与防开裂圆柱配合为过盈配合,单边过盈距离为防开裂圆柱内径长度的0.15%,灯壳安装孔内部为台阶式。
所述的配光镜安装孔径大于防开裂圆柱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结构,防开裂圆柱表面为粗糙摩擦面与灯壳抵接防止外力作用下防开裂装置脱落;能有效防止配光镜开裂引起的灯具灰尘、泥沙、水分等侵入的情况,提高了汽车灯具的使用效果、使用寿命、且能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批量生产,可防止灯具装车过程中配光镜开裂引起的外观投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开裂圆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配光镜、2为灯壳、3为防开裂圆柱、4为凸台、5为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灯具安装防开裂装置,包括配光镜1、灯壳2和防开裂圆柱3。先将防开裂圆柱6铆接入灯壳2的安装孔内并通过配光镜1安装孔,防开裂圆柱的底面5与灯壳3外表面贴死,防开裂圆柱3上的凸台4与灯壳内表面配合且进行X轴方向限位,防止长期维修导致防开裂装置与灯壳2过盈配合距离磨损致使防开裂装置脱落。
由图2知,是防开裂圆柱的结构示意图。防开裂圆柱3的底部5带有圆台,中间设有凸台4的圆柱体,底面4与灯壳2外表面贴死,
防开裂圆柱3的圆柱高度为配光镜安装孔内壁厚度加灯壳安装孔处深度与内壁厚度之和,安装后表面高出配光镜安装孔1.5~2.5mm。防开裂圆柱3表面为粗糙摩擦面或螺纹面,圆柱表面为有多个小凸点。灯壳2与防开裂圆柱3配合为过盈配合,单边过盈距离为防开裂圆柱内径长度的0.15%,灯壳安装孔内部为台阶式。配光镜1安装孔径大于防开裂圆柱3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文光车辆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8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