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23324.2 | 申请日: | 201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8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霍肖;龙思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设置在单板上的光纤均无保护结构,在运输过程中或进行电子设备维修时,光纤容易被刮断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防护装置,避免光纤被损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防护装置,用于保护设置在单板上的光纤,包括:
防护板,连接在单板设有光纤的一面,且防护板与单板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上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相对称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单板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上均设有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上分别设有一用于安装所述单板的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设有用于所述单板上的第一卡接件相配合将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单板连接的通孔;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设有用于所述单板上的第二卡接件相配合将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单板连接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向内弯折形成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一连接板,所述翻边结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连接板合围形成所述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上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向内翻折形成所述连接板,并使得所述第一侧边上形成一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上的导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二侧边上的导槽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应用在单板上的光纤在运输过程中,或维修过程中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纤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纤防护装置与单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纤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纤防护装置与单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避免应用在单板上的光纤被损坏,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纤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光纤防护装置,用于保护设置在单板上的光纤,包括:
防护板1,连接在单板设有光纤的一面,且防护板与单板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防护板1的设置,保护光纤在运输过程中,或在维修过程中被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防护板1上设有散热孔7。利于光纤及单板的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的保护光纤不受损坏,所述防护板1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相对称的第一侧边2和第二侧边3。
第一侧边2和第二侧边3的设置同时起到防尘的作用。
光纤防护装置与单板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螺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主要以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方式一: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防护板1与所述单板4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侧边2和所述第二侧边3上均设有通风孔5。该通风孔5的设置利于单板4与防护板1之间的通风,同时起到均流的作用,使得从第一侧边2的通风孔进入的风,均匀的通过单板4的上方,并从第二侧边3的通风孔排出;或者,使得从第二侧边3的通风孔进入的风,均匀的通过单板4的上方,并从第一侧边2的通风孔排出,利于单板4的散热。
方式二: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单板4通过导槽6安装到光纤防护装置内,所述第一侧边2和所述第二侧边3上分别设有一所述导槽6。
为了保证单板4与光纤防护装置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侧边2的边缘设有用于所述单板4上的第一卡接件相配合将所述第一侧边2与所述单板4连接的通孔;所述第二侧边3的边缘设有用于所述单板4上的第二卡接件相配合将所述第二侧边3与所述单板4连接的通孔。
所述导槽6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以由焊接在所述第一侧边2或第二侧边3上的两个连接板与相应的第一侧边2或第二侧边3合围形成,也可以是第一侧边2或第二侧边3的边缘经过多次弯折形成,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槽6的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3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