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20938.5 | 申请日: | 2012-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2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郑德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9/05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金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线缆 连接器 及其 导电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力较好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同轴线缆连接器通常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以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呈圆形凸台状设计并设有一上下贯穿的收容部。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固定在收容部下侧的基板及自基板向上突伸入收容部内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成对相对设置,并且每一接触弹片设有一力臂及自力臂上侧向另一接触弹片方向突伸的接触突起。当该种同轴线缆连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连接时,对接连接器上的对接端子向下抵压而插入接触弹片之间并与接触突起相抵接。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及越来越薄,该种同轴线缆连接器的高度相应减小,由此导致导电端子的力臂设计越来越短,从而对接连接器在插入该种同轴线缆连接器的过程中,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向下抵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而使得导电端子的弹性变形相对变大,进而容易导致该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出现信号不良或断路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强夹持力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定位导电端子的定位槽及与定位槽贯通的收容部,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固定至定位槽内的基板及自基板延伸入收容部内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设有相对设置并相向倾斜延伸的两个力臂以及自两个力臂顶部延伸且整体呈环状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臂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和两个所述力臂的连接部,两个所述力臂分别自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沿所述基板表面弯折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自基板一端向上竖直弯折延伸且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力臂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设有自两侧向外延伸以与所述定位槽相固持定位的耳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基板及自基板延伸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设有相对设置并相向倾斜延伸的两个力臂以及自两个力臂顶部延伸且整体呈环状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臂还包括连接所述基板和两个所述力臂的连接部,两个所述力臂分别自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沿所述基板表面弯折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自基板一端向上竖直弯折延伸且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力臂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设有自两侧向外延伸的耳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整体呈环状设置,由此可增加接触部对一对接连接器上的接触端子的夹持力,进而保证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良好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4是图2中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线缆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同轴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3以及遮盖绝缘本体1的遮蔽壳体5。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整体呈圆形凸台状设计,并设有座体11以及自所述座体11下端延伸以定位线缆3的压板12。所述压板12自座体11下端沿座体11底部水平弯折。所述座体11设有位于下侧以定位导电端子2的定位槽111、与定位槽111上下贯通的收容部112以及与所述定位槽111前后贯通的线缆收容槽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0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线路板间的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