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废水处理的电弧流辅助污泥减量处理系统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97049.1 | 申请日: | 2012-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派石新能源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初向庆 |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云县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废水处理 电弧 辅助 污泥 处理 系统 装置 | ||
1.一种城市废水处理的电弧流辅助污泥减量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格栅、沉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二沉池末端的电弧流辅助处理装置;
所述电弧流辅助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进料部件,主反应釜部件,气体压缩部件,气体罐装部件,其中:
所述进料部件将所述二沉池中排出的污泥注入到所述主反应釜部件;所述主反应釜部件将污泥进行处理得到气体排出到所述气体压缩部件,所述气体压缩部件对气体压缩后罐装到所述气体罐装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流辅助污泥减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件包括粉碎机和进料泵并依次以管道连接;
经二沉池进入的污泥,由粉碎机粉碎后经进料泵进入主反应釜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流辅助污泥减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釜部件包括反应釜、电机、整流器;
所述电机调整反应釜内的电极的位置,外部设备供电通过整流器使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接通反应釜内的电极,使反应釜内电极间产生高温、强电流、高磁场和强烈紫外线的电弧区域,气体被电弧持续不断地从反应釜顶端出口移走进入气体压缩部件;经过处理的高温污泥液体从反应釜底部排放口排出经换热后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厌氧池提供给脱氮除磷工艺所需要的碳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弧流辅助污泥减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部件包括依次以管道连接的汽液分离器、1级储气罐、高压过滤器、2级储气罐、干燥机、压缩机;
清洁可燃气体从主反应釜部件经汽液分离器后继续上升进入1级储气罐;1级储气罐与2级储气罐之间安装高压过滤器进行高压过滤后进入2级储气罐,2级储气罐出口安装减压阀进行减压得到减压气体,减压气体经过干燥机进行干燥、预冷、再热处理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后输出给气体罐装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弧流辅助污泥减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罐装部件为通过高压管道连接到压缩机的氢气瓶,将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罐装到氢气瓶。
6.一种电弧流辅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进料部件,主反应釜部件,气体压缩部件,气体罐装部件,其中:
所述进料部件将所述二沉池中排出的污泥注入到所述主反应釜部件;所述主反应釜部件将污泥进行处理得到气体排出到所述气体压缩部件,所述气体压缩部件对气体压缩后罐装到所述气体罐装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弧流辅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件包括粉碎机和进料泵并依次以管道连接;
污泥由粉碎机粉碎后经进料泵进入主反应釜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弧流辅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釜部件包括反应釜、电机、整流器;
所述电机调整反应釜内的电极的位置,外部设备供电通过整流器使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接通反应釜内的电极,使反应釜内电极间产生高温、强电流、高磁场和强烈紫外线的电弧区域,气体被电弧持续不断地从反应釜顶端出口移走进入气体压缩部件;经过处理的高温污泥液体从反应釜底部排放口排出经换热后通过回流管回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弧流辅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部件包括依次以管道连接的汽液分离器、1级储气罐、高压过滤器、2级储气罐、干燥机、压缩机;
清洁可燃气体从主反应釜部件经汽液分离器后继续上升进入1级储气罐;1级储气罐与2级储气罐之间安装高压过滤器进行高压过滤后进入2级储气罐,2级储气罐出口安装减压阀进行减压得到减压气体,减压气体经过干燥机进行干燥、预冷、再热处理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后输出给气体罐装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弧流辅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罐装部件为通过高压管道连接到压缩机的氢气瓶,将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罐装到氢气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派石新能源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派石新能源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970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剩余污泥回流利用系统的混合反应池结构
- 下一篇:能量矿泉石水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