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带式输送机纵向撕裂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56407.4 | 申请日: | 2012-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0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涛;曹剑;袁向科;张暑利;张振平;张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3/02 | 分类号: | B65G43/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秦雯 |
| 地址: | 2735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带 输送 纵向 撕裂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机械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在矿用胶带式输送机上的纵向撕裂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胶带机纵向撕裂保护原理大致是将传感器安装在上下胶带之间,当胶带纵撕时,煤矸从撕裂处掉落至传感器上,传感器根据漏煤量来判断胶带是否撕裂。但是,该种撕裂保护方式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从煤矿生产的特定条件来看,胶带机运行时不一定是带载运行,这样当胶带撕裂却没有煤矸落在传感器上时,该保护就不能及时起到作用,同时正常生产中也会有一些煤尘、煤泥会落在纵撕传感器上,且出现胶带跑偏的情况时会有大量的煤矸落在传感器上,这都会引起传感器的误动作,因此这种纵撕传感器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检测可靠,结构简单的胶带输送机纵向撕裂保护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带式输送机纵向撕裂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式输送机纵向撕裂保护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胶带两侧边梁上的支架Ⅰ和支架Ⅱ,支架Ⅰ的上端具有槽,所述槽内放置有磁铁,干簧管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支架Ⅰ上、靠近磁铁处,磁铁连接在钢丝绳上,钢丝绳另一端穿过胶带固定在支架Ⅱ上,所述干簧管传感器电连接在胶带式输送机的控制器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钢丝绳固定在支架Ⅱ上端的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灵敏、可靠性高,当发生胶带纵裂时,肯定会有撕裂的胶带或胶带中间的钢丝绳垂落,当经过纵向撕裂保护传感器横跨胶带机中心的检测用钢丝绳时,会触碰打击钢丝绳,使得钢丝绳连接的磁铁被碰落,干簧管传感器动作,传递电信号至胶带机的控制器中,报警器报警,胶带机停车,有效避免了恶性事故的发生,达到了安全检测之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中,1是支架Ⅰ,2是支架Ⅱ,3是磁铁,4是干簧管传感器,5是钢丝绳,6是孔,7是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了干簧管的工作原理来设计完成的,干簧管是一种特殊的磁敏开关,也称干簧管继电器。它通常包括两个或三个软磁性材料做成的簧片触点,簧片触点被封装在充有惰性气体(如氮、氦等)或真空的玻璃管里,玻璃管内平行封装的簧片端部重叠,并留有一定间隙或相互接触以构成开关的常开或常闭触点。干簧管比一般机械开关结构简单、体积小、速度高、工作寿命长;而与电子开关相比,它又有抗负载冲击能力强等特点,工作可靠性很高。当永久磁铁靠近干簧管时,绕在干簧管上的线圈通电形成的磁场使簧片磁化;那么,簧片的触点部分就会被磁力吸引。当吸引力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接点就会吸合;当磁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接点被弹簧的弹力打开。
本纵向撕裂装置包括了两个支架——支架Ⅰ1和支架Ⅱ2,分别固定在胶带式输送机两侧边梁上,其中支架Ⅰ1的上端开有槽,槽内放置有磁铁3,磁铁3为永久式磁铁,干簧管传感器4固定安装在支架Ⅰ1上、靠近磁铁3位置处,钢丝绳5一端接在磁铁3上,另一端穿过胶带固定在支架Ⅱ2上端的孔上,同时,在控制电路部分中干簧管传感器4电连接在胶带式输送机的控制器中。
安装时注意使钢丝绳5保持一定的垂度,一般距离胶带7的间距保持为100-200mm范围内。
使用时,当胶带7撕裂时,通常会有断裂的钢丝绳或者胶皮垂下,它们碰到钢丝绳5时,会将磁铁3从槽内碰落,此时干簧管传感器4内被磁铁3吸住的触点会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原位,该电信号返回给胶带机的控制器,控制器接到这个信号后会发出动作信号,报警器报警、胶带机停车。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6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