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紧密纺装置的排风导流罩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76784.7 | 申请日: | 2012-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3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桂生;刘东坡;胡文君;葛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5/66 | 分类号: | D01H5/6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 地址: | 213025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紧密 装置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紧密纺装置的排风导流罩,属于紧密纺细纱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紧密纺纱机,在纤维束牵伸过程中,会通过一个气动集聚装置,用负压气流对随着网格圈转动前行的纤维束通过气流导槽时得到集聚,在网格圈的下游一侧通过压在驱动罗拉上的输出皮辊控制后,再经过锭子和钢领进行加捻。在纤维束加捻过程中将毛羽缠绕在纱线上,而减少纱线表面的毛羽,使纱线表面清晰光滑,达到减少纱线毛羽和增加纱线的强力的要求。而提供给气动集聚装置的负压气流是由负压风机产生,负压气流经负压风箱、风道和各风管最后进入各集聚装置的异型管的负压腔内,向异型管的负压腔提供负压气流,在气动集聚装置的下部还安装有吸棉笛管,吸棉笛管上设有多个吸棉口,通过吸棉笛管上的多个吸棉口及时吸走产生的纤维飞花和断头,而吸入吸棉笛管内的纤维飞花,经风管和风道进入负压仓进行集中处理。
由于在原环锭纺基础上增加紧密纺装置时,需要增加负压风机,但受厂房结构的限制,紧密纺负压风机排出的风无法通过地沟引入空调室内,只能将空气过滤后直接排入车间。但是纺织细纱车间厂房在设计时空气循环气流向是以上吹下吸或是上吹侧吸为主,而负压负箱内空气风如直接向上排入车间,会对车间的气流产生一定影响,将本来有规律的空气流动变得紊乱,从而会影响车间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紧密纺负压风机排出的风分散地向下或是向水平方向流动的用于紧密纺装置的排风导流罩。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紧密纺装置的排风导流罩,其特征在于:导流罩下部呈开口状,导流罩的顶板上设有两个以上出风口向前的前导风槽口以及两个以上出风口向后的后导风槽口,导流罩的三个侧板上设有出风口向下的侧导风槽口。
本实用新型在导流罩的顶板上设有出风口向前的前导风槽口,同时,顶板上还设有出风口向后的后导风槽口,导流罩的三个侧板上设有出风口向下的侧导风槽口,因此可将紧密纺负压风机排出的风分散地向下或是向水平方向流动,因此不会对车间的气流产生影响,而保持纺织细纱车间厂房原有规律的空气流动,不会影响车间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紧密纺装置的排风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风导流罩安装在风箱上的结构示意图图。
其中:1—侧板,2—侧导风槽口,21—侧弧形导流板,22—侧槽口,3—前导风槽口,31—槽口,32—前弧形导流板,4—后导风槽口,5—顶板,6—连接边,7—风箱。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紧密纺装置的排风导流罩,导流罩下部呈开口状,导流罩的底部设有外翻的连接边6,见图3所示,可通过紧固件将连接边6安装在风箱7的顶部,风箱7的出风口位于导流罩内。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的顶板5上设有两个以上出风口向前的前导风槽口3以及两个以上出风口向后的后导风槽口4,前导风槽口3沿顶板5并排设置有三排以上,前导风槽口3包括设置在顶板5上的槽口31和沿槽口31周边设置的前弧形导流板32,前弧形导流板32的前端设有前出风口,而后导风槽口4包括设置在顶板5上的槽口和沿槽口周边设置的后弧形导流板,后弧形导流板的后端设有后出风口,可将紧密纺负压风机排出的风通过导流罩分散地向水平方向流动。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导流罩的三个侧板1上设有的出风口向下的侧导风槽口2,侧导风槽口2包括设置在侧板1上的侧槽口22和沿侧槽口22周边设置的侧弧形导流板21,侧弧形导流板21的下端设有后出风口,通过导流罩的三个侧板上的侧导风槽口2,将紧密纺负压风机排出的另一部分风可分散地向下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67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