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75275.5 | 申请日: | 2012-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3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钟云燕;秦东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果瑞 |
| 地址: | 150078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bms 电池 管理 系统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属于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通信电源是通信网络的基础,备用蓄电池又是整个通信电源的最后一道屏障,蓄电池(特别是通信机房的蓄电池)引发的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巨大的损失。目前通讯用电池通常采用浮充方式,很容易造成单体电池过充,进而减少使用寿命。同时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不具备远程监测功能,需要靠人为定期到现场测量单体电池电压来判断电池健康状况,当单只电池或电池组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或进行相应控制,甚至会因为电池故障导致增加电源断电机率,减少正常运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浮充方式给通信用电池充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靠人为定期到现场测量单体电池电压来判断电池健康状况,不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或进行相应控制,电池故障发生机率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具有充电装置负极接入端、充电装置正极接入端、电池组负极接入端和电池组正极接入端,
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包括BMS控制板、GPRS远程监控装置、充电接触器、二极管和分流器,
充电装置正极接入端与分流器的一端相连,分流器的另一端与电池组正极接入端相连;
充电装置负极接入端与二极管的阳极相连,二极管的阴极与电池组负极接入端相连;
充电装置负极接入端还与充电接触器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相连,充电接触器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电池组负极接入端相连;
BMS控制板检测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信号,并根据该电压信号控制充电接触器的线圈的得电和失电状态;
BMS控制板的信息输出端与GPRS远程监控装置的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BMS控制板及控制回路对电池组实现按规定方式浮充浮充方式,避免电池长期浮充造成电池过充现象发生,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通过BMS控制板对单只电池及电池组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故障现象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减少人为现场测量时间并能够及时发现故障电池,便于维护人员及时掌握电池健康情况;通过GPRS远程监控装置可对电池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可远程监测多套电池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监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具有充电装置负极接入端、充电装置正极接入端、电池组负极接入端和电池组正极接入端,
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包括BMS控制板1、GPRS远程监控装置2、充电接触器3、二极管4和分流器5,
充电装置正极接入端与分流器5的一端相连,分流器5的另一端与电池组正极接入端相连;
充电装置负极接入端与二极管4的阳极相连,二极管4的阴极与电池组负极接入端相连;
充电装置负极接入端还与充电接触器3的常开开关的一端相连,充电接触器3的常开开关的另一端与电池组负极接入端相连;
BMS控制板1检测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信号,并根据该电压信号控制充电接触器3的线圈的得电和失电状态;
BMS控制板1的信息输出端与GPRS远程监控装置2的输入端相连。
它还包括远程控制中心6,GPRS远程监控装置2的输出端与远程控制中心6的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方式所述的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装置在使用时,将其四个端子分别与电池组7和充电装置8连接,连接方式为:充电装置负极接入端P-与充电装置8的负极相连,充电装置正极接入端P+与充电装置8的正极相连,电池组负极接入端B-与电池组7的负极相连,电池组正极接入端B+与电池组7的正极相连。
在电池组7正常供电时,即放电回路中,充电接触器3的常开开关保持常开状态,二极管4串入放电回路;该放电回路中,电流从电池组7的正极经充二极管4回电池组7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专网的智能化配电线路
- 下一篇:蓄电池智能化自动充电修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