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热元件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66579.5 | 申请日: | 201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7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优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00 | 分类号: | H01L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祁纯阳 |
| 地址: | 5238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元件 散热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器件与对应散热器之间的连接结构,特别是指电子或电器领域中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或电器领域,有多种发热器件,如开关管、大功率二极管、大功率三极管或MOS管等,相关领域的热水管、大功率的微波管或雷达系统中的发射元件等均是发热器件且须与散热器连接,以达到尽快散热之目的。尤为是在电子或电器行业,随着产品或元器件的愈来愈小型化和大批量化,元器件安装的条件更加困难(即安装空间更小),典型的开关电源中的大功率发热器件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的已有技术现状可见图1所示,如图1所示,其中发热元件2与散热片4固接为一体,在发热元件2与散热片4之间设有垫片6,再通过螺钉7将三个部件连接,实际上为利于发热元件2的散热,在发热元件2上一体连接有一散热片4,在安装过程中首先要在散热片4和散热器1上打出通孔,并对散热器1的通孔攻出内螺纹,在垫片6的两表面上涂抹散热膏,然后用螺钉7将发热元件2与散热器1固定连接。上述的连接结构存在若干缺陷,尤为是在大批量生产和电器元件日益小型化时更为突出,缺陷一是发热元件2必须设有一散热片4而增加成本和制造工艺,缺陷二是散热片4和散热器1必然打通孔并对散热器1的通孔攻出内螺纹,则要求散热器1的厚度要增加以确保至少一个完整的螺纹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制造成本和工艺复杂化;缺陷三是螺钉的安装工艺复杂,特别是在器件小型化后,螺钉7的安装无法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基本上是手工安装,需要大量的安装人员,使人工成本大幅增加;缺陷四是散热膏在较长时间后会老化,使发热元件2和散热器1之间的传热效率降低。概括之现有技术的发热元件2与散热器1之间的连接结构存在的缺陷导致成本增加、工艺复杂、效率不高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安装简单和可靠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之间的连接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散热器和发热元件,关键是散热器的表面与发热元件之间具有一导热、绝缘性好、阻燃和粘接强度高的粘接层,粘接层的各向尺寸大于发热元件的对应方向的尺寸,即粘接层在发热元件的边缘有一外延段。
所述的粘接层的边缘的外延段与发热元件覆盖的中心部分的固化机制不同而结构强度有差异。
所述的粘接层的边缘的外延段与发热元件覆盖的中心部分的固化机制相同而结构参数均一。
所述的粘接层中混合有直径为125~500μm的玻璃珠。
所述的粘接层的外延段的宽度为2~5mm。
所述的粘接层的外延段的宽度为3~4mm。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非常简单,具有特定的高强度、良好导热及绝缘和阻燃的粘接层,使发热元件和散热器之间直接粘接,减少了多个机械零件,大幅减少了加工工序和安装工序的复杂性,尤为是安装工序的简化,使之可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据初步测算仅安装工序简化就可减少安装工序的百分之八十的安装人员和安装工作量,可使安装效率大幅提高,并且粘接剂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各种性能参数的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有非常好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极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优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优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