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脉冲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03239.8 | 申请日: | 2012-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3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长华 |
| 主分类号: | G01P3/54 | 分类号: | G01P3/54;G01P1/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文 |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脉冲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驶速度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将汽车行驶速度以脉冲电信号的形式输出的脉冲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脉冲传感器的原理是将汽车行驶速度转换成脉冲电信号,输出的脉冲电信号提供给里程表用以显示汽车行驶速度和行驶里程。
但是这类传感器的可靠性是受到质疑的,由于这类脉冲传感器的传动部分通常是和汽车变速箱内的齿轮连接的,齿轮箱里面加有大量润滑油,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各个传动部件会因磨损而产生细碎的金属油污。这些金属油污中含有大量的导磁金属成分,这些金属油污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脉冲传感器内部,进入脉冲传感器内部的金属油污中的导磁金属成分很容易附着在脉冲传感器的磁环上面,导致磁通短路,使传感电路接收不到磁通的变化信号,致使脉冲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供保护磁路不会被金属油污所短路、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成本低的汽车用脉冲传感器。
一种汽车用脉冲传感器,包括.上本体外壳、插片、线路板、安装在线路板上的电子器件、密封圈、金属封盖、顶头、平面磁极、钢珠、金属托片、滑动垫片、轴套、旋转轴、密封垫、下本体外壳、胶套和传动轴,传动轴的上端伸入到旋转轴内并与旋转轴固定在一起,轴套、滑动垫片、金属托片和平面磁极从下至上依次套在旋转轴的中上端外壁,特征是:轴套为凸台形,在轴套的上部依次固定有滑动垫片、金属托片和平面磁极,在轴套的上部外侧的环形缺口处套嵌有永久磁环,永久磁环的上平面与轴套的上平面一样平,且永久磁环的上平面与金属托片的下平面接触。
下本体外壳与轴套、永久磁环一次性注塑成型,永久磁环高度与下本体外壳的内端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脉冲传感器中的轴套上部套嵌有永久磁环,永久磁环和轴套共同被内嵌在下本体外壳里并且处于同心位置,此时永久磁环处于金属油污流到平面磁极的必经通道,由于永久磁环对金属油污的导磁金属成分有吸附作用,因此,所有经过的金属油污中的导磁金属成分将被永久磁环所吸附,平面磁极的表面就不会受到油污的导磁金属所附着,达到了避免因金属油污影响脉冲传感器工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脉冲传感器正常工作前提下,同时也保护了平面磁极的磁路不受金属油污的导磁金属成分所干扰,致使脉冲传感器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供保护磁路不会被金属油污所短路、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俯视图。
图中1.上本体外壳、2.插片、3.电子器件、4.线路板、5.密封圈、6.金属封盖、7.顶头、8.平面磁极、9.钢珠、10.金属托片、11.滑动垫片、12.永久磁环、13.轴套、14.旋转轴、15.密封垫、16.下本体外壳、17.胶套、18.传动轴、19.环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汽车用脉冲传感器,包括.上本体外壳1、插片2、线路板4、安装在线路板4上的电子器件3、密封圈5、金属封盖6、顶头7、平面磁极8、钢珠9、金属托片10、滑动垫片11、轴套13、旋转轴14、密封垫15、下本体外壳16、胶套17和传动轴18,传动轴18的上端伸入到旋转轴14内并与旋转轴14固定在一起,轴套13、滑动垫片11、金属托片10和平面磁极8从下至上依次套在旋转轴14的中上端外壁,轴套13为凸台形,在轴套13的上部依次固定有滑动垫片11、金属托片10和平面磁极8,在轴套13的上部外侧的环形缺口19处套嵌有永久磁环12,永久磁环12的上平面与轴套13的上平面一样平,且永久磁环12的上平面与金属托片10的下平面接触。
工作原理:通过传动轴18带动轴套13上的金属托片10和平面磁极8一起转动产生变化的磁场,在金属封盖6里面的线路板4上焊有霍尔器件,霍尔器件能把变化的磁场转换成脉冲的形式,通过插片2输出。本实用新型在轴套13的上部外侧的处套嵌有永久磁环12,永久磁环12对金属油污的导磁金属成分有吸附作用,因而达到了避免因金属油污影响传感器工作的目的。
下本体外壳16与轴套13、永久磁环12一次性注塑成型,永久磁环12高度与下本体外壳16的内端20高度一致,永久磁环12与轴套13为同心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长华,未经刘长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32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