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试管托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99134.X | 申请日: | 2012-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7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夏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建军 |
| 主分类号: | B01L9/06 | 分类号: | B01L9/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吕军林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试管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插接试管的托架,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板状本体,以及在本体正面上设有若干盲孔的试管托架。
背景技术
实验室内所使用的试管由于属于易碎品,一般均需要放置在托架上,以便在需要使用时从托架上拿取。无论是在医院试验室,还是在理化实验室,对试管本身的清洁度要求较高,否则所测得的数据值误差较大。因此,在试验完毕后,均需要对试管进行理化处理。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对试管进行处理的处理液内会或多或少地残留一些化学杂质,而不同的试验对象在试验完毕后,对试管所用的处理液是不同的,以及不同试验对象的残留,如果这些杂质多次混杂一起后,会带来新的污染。在进行处理完毕的试管表面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液体,试管插接在板状托架内的盲孔内后,试管外表面上的液体会汇聚到盲孔的底面处,这些液体中既有处理液中的有效成份,又有试验对象的残留。这些液体在盲孔底面上一般会挥发掉,但液体中的化学成份却会粘附在盲孔底面上,久而久之,一旦盲孔底面再次被液体浸湿,此时液体中化学成份的浓度就会很高。如果试管底面与这些具有较高浓度的液体相接触,在进行复杂的试验过程中,试管需要移到多个操作工位上,如果试管的底面粘附有浓度较高的复杂化学成份,这会对相应的操作工位带来污染,从而有可能会影响到所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03220476.0)中公开了一种浮力试管托架,其特征是该试管托架包括储水槽、隔板及浮子,储水槽为试管架的基座,其外形尺寸与试管架下底匹配,隔板设有与试管架开孔数量相同的孔洞,隔板的孔洞内垂直放置直径小于孔洞的浮子,浮子的高度应保证在其垂直上浮时,顶部能通过试管架底部开设的孔将试管顶起。隔板设置至少两块,间隔水平放置于储水槽内,边缘由水槽内壁定位。隔板也可在水槽内垂直、间隔、交叉放置,空格内安放浮子。浮子形状可分成两段,上段为细杆,下段为球形或圆柱。
这种试管托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造价高,而且也不能保证插接在托架上的试管的清洁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保证试管底面清洁的试管托架。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试管托架,包括板状的本体,在本体的正面设有若干盲孔,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盲孔的底面上设有凹坑。试管在处理完毕后,可以把试管插接到盲孔内,盲孔底面的凹坑用于收集试管表面的液体。该凹坑可以是在盲孔形成完毕后加工上去的,也可以是在一体注塑成型的本体在固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位于盲孔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这便于试管表面液体的集中。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的底面为球冠形。能有效增加凹坑的底面积,便于凹坑内的液体挥发,凹坑本身的容积能够保证,便于收集较多的液体,且凹坑的设置不会对本体于盲孔底面处的结构强度带来较大的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盲孔的底面为凹弧面。这便于液体汇流到凹坑内。
作为优选,所述盲孔的口部与本体正面之间为平滑的弧面过渡。这提高了往盲孔内插入试管时的方便性。
作为优选,这些盲孔呈多行排列,相邻两行中的盲孔位置彼此错开。这可以有效提高本体上盲孔的数目,对本体的空间利用率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盲目孔的底面上设置有凹坑,该凹坑用于收集试管外表面上残留的液体,这些液体不易残留在盲孔的底面处,可以有效杜绝液体与不同的试管底面相接触,这可以有效提高试管外表面的清洁度,试管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对一些仪器设备造成污染,提高了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试管托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盲孔内的灰尘也可以进入到凹坑内,这有利于盲孔内的清洁。本试管托架是在板状的本体上设置若干盲孔后而形成的,结构简单,造价低,且便于大批量的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试管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体上盲孔位置处的纵向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试管托架的结构包括板状的本体1,在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若干深度小于本体1厚度的盲孔2。这些盲孔2是成行排列,并且相邻两行中的盲孔2位置彼此是错开的,这使得这些盲孔2密布在本体1的正面。
盲孔2的底面为凹弧面,这些凹弧面向着盲孔2的轴向内侧凹出。在每个盲孔2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一个凹坑3,凹坑3位于盲孔2底面的中心位置处,凹坑3的底面呈球冠形。
为便于往盲孔2内插接试管,盲孔2的口部与本体1的正面之间为平滑的弧面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建军,未经夏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91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油防水线缆
- 下一篇:一种阻水耐用型移动消磁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