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电动窗帘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91097.8 | 申请日: | 2012-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7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7H23/00 | 分类号: | A47H23/00;A47H5/02;B60J1/2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窗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车用电动窗帘。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越来越重视关于行驶舒适度、夏季防晒以及车内隐私的保护,传统的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在车窗上进行贴膜的方式实现以上问题的解决。但对于贴膜需要有一定的透光性且对夏天防晒作用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以在贴膜的基础上能更加适用于夏季防晒和车内隐私保护的装置——即汽车电动窗帘。
以往车用电动窗帘基本上都是在位于车窗顶部安装有顶部导轨,在电机的控制下,窗帘缓缓下降到底部或从底部上升到顶部;也有在车窗侧部安装侧导轨,通过带动折叠式的窗帘,实现窗帘的移动。
但这两种思想的车用电动窗帘都是在传统家用电动窗帘的基础上实现车用改装,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缺点,即在车窗与车舱内流动的空气之间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特别是当驾驶员打开空调去雾时,在汽车遇到恶劣天气时,车窗上十分容易起雾,阻碍了驾驶员的视线,影响了驾驶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车窗的防雾,保证了行驶安全的车用电动窗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电动窗帘,所述窗帘至少包括两层布料,布料与布料之间设有可与外部电源通电实现加热功能的电加热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窗上出现雾气时,通过其电加热丝的加热功能,将车窗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防止水蒸气附着在车窗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使得驾驶过程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帘连接有驱动其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中控台、驱动窗帘实现开启或关闭的驱动件以及用以输出驱动件控制信号或电加热丝加热信号的单片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单片机收集来自车内的中控台的信号,根据内部算法输出驱动件控制信号或电加热丝的加热信号,再利用驱动件是接受来自于单片机的信号,转化为驱动件的运动,实现窗帘的开启或闭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旋转带动窗帘做升降运动,使得对窗帘的驱动方式具体化,窗帘的开启或闭合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控台包括四门控制开关和拨叉,所述拨叉与车窗、拨叉与窗帘、拨叉与单片机均电连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对电路的设置实现拨叉分别对车窗和窗帘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电动窗帘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车用电动窗帘与控制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片机控制策略图;
图4为中控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车用电动窗帘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电动窗帘1,所述窗帘1至少包括两层布料11,布料11与布料11之间设有可与外部电源13通电实现加热功能的电加热丝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窗上出现雾气时,通过其电加热丝12的加热功能,将车窗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防止水蒸气附着在车窗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使得驾驶过程更加安全。
如图2所示,所述窗帘1连接有驱动其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中控台21、驱动窗帘1实现开启或关闭的驱动件22(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驱动件22可以为驱动气缸或者泵,为使驱动方式简单化、控制窗帘1实现开启或关闭也更加简单,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驱动件22为驱动电机)以及用以输出驱动电机22控制信号或电加热丝12加热信号的单片机,单片机与驱动件22连接设置。
如图3、4所示,所述中控台21包括四门控制开关211和拨叉212,所述拨叉212与车窗、拨叉212与窗帘1、拨叉212与单片机均电连接设置。拨叉212发出信号,单片机接收由拨叉212发出的信号,然后输出驱动电机22控制信号(即如图3所示,单片机通过接收并判断拨叉212的信号,带动驱动电机211正转、反转或停止)或电加热丝12加热信号。可以通过电路设置,使得拨叉212向上则表示开关控制的是车窗的移动;拨叉212向下则表示控制的是电动窗帘1的移动,这种操作方式的优点在于对汽车内部装置安装较小,可直接从四门控制开关211中直接引线,加装本车用电动窗帘1即可,这就使得电动窗帘1的控制更加灵活和方便,对汽车内部装置和引线更加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单片机收集来自车内的中控台21的信号,根据内部算法输出驱动电机22控制信号或电加热丝12的加热信号,再利用驱动电机22是接受来自于单片机的信号,转化为驱动电机的运动,通过驱动电机22的旋转带动窗帘1做升降运动,实现窗帘1的开启或闭合,拨叉的设置可以实现分别对车窗和窗帘1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1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