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边模具减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73341.8 | 申请日: | 2012-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8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裕和;刘建元;李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19/0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边模具减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折弯机折边工作时,需要使用折弯模具和折边模具,现有技术中用于折边的模具主要包括有尖刀模和压平模,这两种模具均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上模和下模设有相对应的锲形,压平模的工作面为两水平面,下模与下模座相固定,上模与折弯机滑块相对固定,滑块上下往复运动,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工件锲形工作面的相互作用之下,将工件折弯;在进一步折边时,需要以压平模进行再次加工,加工时,将已经折弯的工件放到在压平模下模的工作面上,滑块带动上模动作,将折弯的两边相互压靠在一起;上述尖刀模和压平模也可以设置在一个下模上,即在下模的不同面上设置锲形面和平面,或在下模的相同面的不同位置设置锲形面和平面。
但是以上所述的尖刀模和压平模在针对一些表面具有镀层的工件,在折弯加工时,会将工件表面的镀层挤伤,这样会造成工件表面挤伤处的金属生锈,若对工件表面镀层挤伤处的金属再次进行镀层处理,会产生与原有镀层不符的情况,且这种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边模具减磨装置,其能有效的解决折边成型挤伤工件表面镀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折边模具减磨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端连接有凸模,所述上模座与所述凸模之间设有上模弹簧,所述下模座上部连接有与所述凸模对应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下模弹簧,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折模块,所述折模块装设有减模装置,所述减模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折模块两侧的固定块,所述两固定块之间设有三根可相互转动的圆棒。
其中,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所述折模块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下模座上部对应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有限位柱。
其中,所述圆棒为钨棒。
其中,所述上模座与所述凸模之间以及下模座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均通过螺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端连接有凸模,所述上模座与所述凸模之间设有上模弹簧,所述下模座上部连接有与所述凸模对应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有下模弹簧,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折模块,所述折模块装设有减模装置,所述减模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折模块两侧的固定块,所述两固定块之间设有三根可相互转动的圆棒;在使用时,通过在折模块上装设有三根圆棒,圆棒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互转动,从而使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沿圆棒滚动而向下移动,而不是在折模块和凸模间滑动,故不会挤伤工件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模座 2——下模座
3——凸模 4——上模弹簧
5——固定板 6——下模弹簧
7——折模块 8——固定块
9——圆棒 10——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折边模具减磨装置,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下端连接有凸模3,所述上模座1与所述凸模3之间设有上模弹簧4,所述下模座2上部连接有与所述凸模3对应设置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与所述下模座2之间设有下模弹簧6,所述上模座1与所述凸模3之间以及下模座2与所述固定板5之间均通过螺杆连接,所述固定板5的两侧均设有折模块7,所述折模块7装设有减模装置,所述减模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折模块7两侧的固定块8,所述两固定块8之间设有三根可相互转动的圆棒9,所述圆棒9为钨棒,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在折模块7上装设有三根圆棒9,圆棒9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互转动,从而使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沿圆棒9滚动而向下移动,而不是在折模块7和凸模3之间滑动,故不会挤伤工件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8通过螺栓与所述折模块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8与所述折模块7除了采用螺栓连接外,还可为其它的连接,只要能使所述固定块8与折模块7固定,保证所述减模装置正常工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技学院,未经广东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3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铆压装置
- 下一篇:无缝管穿孔机复合穿孔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