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48450.4 | 申请日: | 2012-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闫继;李中延;唐致远;马莉;袁威;毛文峰;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动力化技术的快速革新与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锂离子电池正在逐步向高功率,大容量,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目前,高功率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和电动工具等众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用电器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因素,特别是短路安全试验,冲击安全试验和高温高压试验,更是引起产业界的密切关注。一般而言,着火和爆炸是两种最具有破坏性的安全问题,又与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其中,在不破坏电池的前提下,特殊使用条件时所造成的电池温度升高和气胀行为,更容易对电池循环性能,高低温性能,安全性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电池组而言,一致性不好带来的单体电池性能的差异,势必会将这一问题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影响整个电池系统的工作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容易发生气胀,也容易受到外界冲击,而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的各壳面相交拐角处内侧为直角形夹角,因而电池内部电芯所产生的气体在壳体内不能均匀地分散,而是富集于直角形夹角处,容易造成壳体破裂,同时,带直角形夹角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也比较弱;另一方面,此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与电池电芯装配时,电池电芯的正负极在直角形夹角处由于不受壳体的限制,容易出现正负极不对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结构,该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结构能有效限制电池电芯装配过程中的正负极不对接问题,能有效缓解电池内部气胀,且在电池受到外界冲击时,能有效降低对电池内部电芯的冲击作用,耐压性强、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结构,包括方形壳体,该方形壳体包括左壳面、右壳面、上壳面和下壳面;该左壳面与上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该上壳面与右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该右壳面与下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该下壳面与左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
所述弧形板面为可塑性软铝型材,该可塑性软铝型材从对应的壳面相交拐角处内侧向方形壳体的壳面延展。
所述弧形板面与方形壳体整体成形。
所述弧形板面通过热铸的方式热铸于方形壳体内。
所述弧形板面为多孔结构的板面。
所述弧形板面靠近对应的壳面相交拐角处为最厚处,所述弧形板面远离对应的壳面相交拐角处为最薄处,该最厚处与最薄处的厚度比例为1.1:1~1.5: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方形壳体中,左壳面与上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上壳面与右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右壳面与下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下壳面与左壳面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由于方形壳体内部弧形板面的存在,因此能有效限制电池电芯装配过程中的正负极不对接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在气胀过程中的所引起的壳体应力均匀分布,同时,当电池收到外部冲击时,中空弧形板筋面也有效的降低了对电池内部电芯的冲击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耐压性,耐冲击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板面部位剖视图。
图中:1.方形壳体;11.左壳面;12.右壳面;13.上壳面;14.下壳面;15.弧形板面;151.最厚处;152.最薄处;153.多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壳体结构,包括方形壳体1,该方形壳体包括左壳面11、右壳面12、上壳面13和下壳面14;该左壳面11与上壳面13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15;该上壳面13与右壳面12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15;该右壳面12与下壳面14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15;该下壳面14与左壳面11的相交拐角处内侧为弧形板面15。上述弧形板面15为可塑性软铝型材,该可塑性软铝型材从对应的壳面相交拐角处内侧向方形壳体1的壳面11、12、13与14延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8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电池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光热集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