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热温度场地源热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15892.9 | 申请日: | 2012-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2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 发明(设计)人: | 雷兵山;段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兵山;段朝霞 |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场地 源热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热温度场地源热泵装置,适用于公共浴室废水中热量的回收利用。
背景技术
公共浴室的洗浴废水排放,有比较大的热量储存。淋浴热水温度一般在43℃-47℃,经过淋浴后的热水至下水口温度在30℃左右。公共浴室的用水量大,以我校湖滨浴室为例,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6月份上旬,平均每天的废水排放量在150吨左右,其他月份的排放量略少。全年的累积排放量在35000吨左右。如果把35000吨30℃的热水作为低位热源加以利用,经过热泵技术形成高位热源,可以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但是目前没有相关的装置可以对公共浴室中洗浴废水进行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废热温度场地源热泵装置,可将公共浴室排放的废水中的热量回收利用,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废热温度场地源热泵装置,包括蒸发侧循环泵、压缩式地源热泵、冷凝侧循环泵、蓄热保温器、进液管和出液管,还包括传热层和设置在传热层中的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一端与进液管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出液管一端连接,进液管另一端与压缩式地源热泵连接,出液管另一端通过蒸发侧循环泵与压缩式地源热泵连接,蓄热保温器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压缩式地源热泵连接,出液口通过冷凝侧循环泵与压缩式地源热泵连接。
如上所述的传热层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叠放的土壤层、沙石混合层、卵石层、混合土壤层和绿化植被层。
如上所述的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为一个螺旋导热管。
如上所述的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螺旋导热管,各个螺旋导热管之间并联。
如上所述的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子装置,各个换热子装置并联且设置在传热层不同的深度。
如上所述的换热子装置为一个螺旋导热管。
如上所述的换热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螺旋导热管,各个螺旋导热管并联。
如上所述的换热子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距离传热层上表面800米和1600米的深度。
一种废热温度场地源热泵装置还包括与进液管连接的防冻液加注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可有效的回收利用公共浴室排放的废水中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导热管的阵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子装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场Ta大于常温场Tb所形成的热扩散效应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场Ta小于常温场Tb所形成的热聚集效应图。
图中;1-绿化植被层;2-混合土壤层;3-卵石层;4-沙石混合层;5-土壤层;6-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7-下水管;8-下水排水沟;9-滤网;10-溢流排水沟;11-防冻液加注罐;12-蒸发侧循环泵;13-压缩式地源热泵;14-冷凝侧循环泵;15-蓄热保温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废热温度场地源热泵装置,包括蒸发侧循环泵12、压缩式地源热泵13、冷凝侧循环泵14、蓄热保温器15、进液管和出液管,还包括传热层和设置在传热层中的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6,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6一端与进液管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出液管一端连接,进液管另一端与压缩式地源热泵13连接,出液管另一端通过蒸发侧循环泵12与压缩式地源热泵13连接,蓄热保温器15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压缩式地源热泵13连接,出液口通过冷凝侧循环泵14与压缩式地源热泵13连接。
如图2所示,传热层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叠放的土壤层5、沙石混合层4、卵石层3、混合土壤层2和绿化植被层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6为一个螺旋导热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6包括至少两个螺旋导热管,各个螺旋导热管之间并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地埋水平管换热装置6包括至少两个换热子装置,各个换热子装置并联且设置在传热层不同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兵山;段朝霞,未经雷兵山;段朝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58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烘干机及烘干机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收发装置及其相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