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72240.X | 申请日: | 2012-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0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陶礼兵;成立;周生苗;王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电力局 |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晓亚 |
| 地址: | 32400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间 间隔 安装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用于在两个杆塔之间的导线上竖直安装相间间隔棒之前计算各相间间隔棒的长度后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相关数据参数,包括:获取所述两杆塔之间的档距;分别获取各导线分别在两杆塔处的悬挂点的海拔高度;分别获取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的质量;指定所述两杆塔中的一个为距离参考杆塔,分别获取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与所述距离参考杆塔之间的距离;
S2、根据所述相关数据参数,分别计算各相间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拟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其中导线上某点的预期弧垂值,等于当所述导线上所有拟悬挂的相间间隔棒全部悬挂在各自拟悬挂点时,所述点与所述导线的两杆塔处悬挂点的直线连线之间的铅垂距离;
S3、通过各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计算各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拟悬挂点之间的距离,分别将各间隔棒的长度设置为所述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悬挂点的距离乘以预设系数后进行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构建上相导线的负载模型,根据所述上相导线的负载模型,按照预设算法分别计算上-中相导线之间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的拟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
构建中相导线的负载模型,根据所述中相导线的负载模型,按照预设算法分别计算所述中-下相导线之间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的拟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系数不小于90%且不大于1。
4.一种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用于在两个杆塔之间的导线上竖直安装相间间隔棒之前计算各相间间隔棒的长度后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相关数据参数,包括获取所述两杆塔之间的档距;分别获取各导线分别在两杆塔处的悬挂点的海拔高度;分别获取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的质量;指定所述两杆塔中的一个为距离参考杆塔,分别获取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与所述参考杆塔之间的距离;
预期弧垂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相关数据参数,分别计算各相间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拟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其中导线上某点的预期弧垂值,等于当所述导线上所有拟悬挂的相间间隔棒全部悬挂在各自拟悬挂点时,所述点与所述导线的两杆塔处悬挂点的直线连线之间的铅垂距离;
设置与安装模块,用于通过各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计算各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拟悬挂点之间的距离,分别将各间隔棒的长度设置为所述间隔棒的上下两个悬挂点的距离乘以预设系数后进行安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期弧垂计算模块具体包括:
负载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相关数据参数,构建上相导线的负载模型和构建中相导线的负载模型;
弧垂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模型构建单元构建的所述上相导线的负载模型,按照预设算法分别计算上-中相导线之间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的拟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用于根据所述负载模型构建单元构建的所述中相导线的负载模型,按照预设算法分别计算所述中-下相导线之间拟安装的各相间间隔棒的拟悬挂点的预期弧垂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系数不小于90%且不大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电力局,未经衢州电力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2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尘怠速步进电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散热器主板扣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