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毂冷却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207.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贵;张永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3D11/00 | 分类号: | F03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冷却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轮毂冷却装置及其方法,尤指一种降低一轮毂的温度的方法与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环保意识的兴起,造成绿色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亦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而绿色能源中要以风力发电最具有其代表性。
现有的风力发电应用一风力发电机所产生,该风力发电机具有一塔柱、一机舱、一发电机组与一叶片组。
机舱设于塔柱的顶端,发电机组设于机舱中,叶片组设于机舱的一端,并且叶片组通过一转轴耦接发电机组。
当叶片组受到风力驱动时,转动中的叶片组会进一步驱动发电机组,而使发电机组产生电能。
虽上述的方式能够产生具有环保效益的电能,但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的高度约为25至100公尺以上,并且具有相当的重量,所以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于维修时具有难度,而风力发电机的轮毂内构件的损坏频率较高,其因轮毂为一密闭空间,轮毂的内部亦会设置有重要的构件,如角度旋转马达与旋角控制单元,而角度旋转马达与旋角控制单元于作动时所产生的热能亦无法散逸至外部,并且该密闭空间的空气为不流动,同样地亦会造成角度旋转马达与旋角控制单元的热毁损。
如上所述,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因本身高度、重量等因素,而造成不易维修的条件,并且其散热状况亦不佳,所以如何改善散热状况,以降低维修,就有可以讨论的空间。发明内容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轮毂冷却装置,其包含有:
一循环风扇组;
一导风模组;
其中,该轮毂冷却装置应用于一风力发电机,该风力发电机具有一轮毂、一转轴、一机舱与多个叶片,该轮毂设于该机舱的一端,该轮毂相通该机舱,该轮毂具有一轮毂鼻端,该些叶片耦接于该轮毂远离该机舱的一端,该些叶片选择性转动该轮毂,该转轴设于该机舱中,并且该转轴的一端耦接该轮毂,该转轴与该轮毂连动,该循环风扇组设于该轮毂的轮毂鼻端中,该导风模组设于该机舱中,并且与该转轴连动。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轮毂冷却方法,其包含有:
一转动的轮毂驱动一循环风扇组,该转动中的循环风扇组使该轮毂内空气的循环流动;以及
设于该机舱中的一第一风扇与一第二风扇将分别将位于该轮毂中的热空气吸入该机舱中,以及将位于该机舱中的冷空气排入该轮毂中。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于一风力发电机的机舱与轮毂中分别设有导风模组与循环风扇组,导风模组与循环风扇组分别受到转动中的转轴与轮毂所驱动,而转轴与轮毂间接或直接受到风力所驱动的叶片的驱动,如此于驱动导风模组与循环风扇组时,无须额外设置多余的动力模组。且,导风模组能够将冷空气由机舱中排入轮毂中间,以及热空气由轮毂中吸入机舱,循环风扇组会增加轮毂内空气的循环而减少轮毂内构件局部过热,以达到密闭空间中的空气对流,并能降低设于轮毂中的各构件于工作时所产生热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风力发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轮毂冷却装置设于一轮毂与一机舱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一导风环与一导风模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导风模组设于机舱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一带动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导风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一循环风扇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一具有多个循环风扇单元的循环风扇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风力发电机
10塔柱
12轮毂
121轮毂鼻端
13叶片
14轮毂密封单元
15角度旋转马达
16旋角控制单元
17转轴
18发电机组
20循环风扇组
200a第一循环风扇单元
200b第二循环风扇单元
201循环风扇叶片固定块
202循环风扇支轴
203循环风扇底座
21导风环
22轮毂流通孔
23密封件
30导风模组
31带动环
310第一半环
311第一凹槽
312第一接合部
313第二半环
314第二凹槽
315第二接合部
316内掣槽
32皮带
33第一风扇
34第二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基非晶合金与商用金属合金的激光焊接方法
- 下一篇:浸出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