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微藻培养-絮凝澄清-过滤的水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42503.2 | 申请日: | 2012-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冠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培养 絮凝 澄清 过滤 水处理 方法 | ||
1.一种微藻培养-絮凝沉淀-过滤串联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联微藻处理废水,絮凝沉淀与过滤三个单元,充分发挥微藻对有机物的去除,絮凝沉淀与过滤对固形物的截留特长,其目的在于,实现废水中氮磷等有机物的去除,同时以微藻形式实现对废水中营养盐,重金属等资源的回收利用,此外还有固定二氧化碳,生产生物质能源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用微藻培养方式为自养培养,污水在微藻处理单元的停留时间为3-10天,培养反应器底部采用微孔曝气装置均匀曝气,提供微藻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同时曝气装置具备搅拌作用,使培养过程中微藻始终处于悬浮状态。
3.权利要求1,2 中所述微藻,为可以在污水中生存,并高效利用废水中有机物的藻种,包括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等。
4.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微藻处理单元进水,是经过预处理后的出水,并且应调节pH为6-8,以适合微藻生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絮凝澄清处理单元,特征在于使用合适的絮凝剂将微藻与水分离出来,絮凝澄清处理单元底部设置泥斗,絮凝后藻渣沉入泥斗中回收用于后续利用,上清液进入后续过滤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过滤单元,特征在于使用石英砂滤料填充,粒径为0.9-1.2mm,并设置承托层,其目的在于截留絮凝澄清单元上清液中残留的微藻,使出水微藻含量进一步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冠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冠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25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颈托耳机
- 下一篇:新型床式污水生态修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