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尤其用于机动车的调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14042.8 | 申请日: | 2012-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M.施佩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9/04 | 分类号: | F15B9/04;F01M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杨国治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尤其 用于 机动车 调整 装置 | ||
1. 一种用于发动机、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的调整装置,其带有用于调节泵(2)的输送能力的至少一个调整单元(1),所述泵(2)经由工作管路(4)将介质输送至工作地点(5),其中,所述调整单元(1)包括调整缸(9),其经由控制管路(10)与所述工作地点(5)相连接且介质的在那里存在的工作压力在所述调整缸(9)进给时作为作用于所述调整缸(9)的进给力FZ起作用,其特征在于,来自复位单元(11)的复位力FR作用到所述调整缸(9)上,其反作用于所述进给力FZ,其中,所述复位单元(11)包括带有节流效果的通流有介质的压力管路(12)且所述复位力FR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压力管路(12)的压力引起,其中,所述压力管路(12)优选地将所述泵(2)的流出侧(13)与流入侧(14)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11)包括蓄能器(15)、优选地弹簧元件或者弹性体元件,除了由所述压力管路(12)中的压力引起的所述复位力FR之外其至少部分地抵消所述进给力FZ。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11)包括由支撑部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优选地可线性移动地支承的主体(16),其中,所述主体(16)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18)且所述主体(16)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相对运动的路程优选地相应于所述调整缸(9)的调整路程。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缸(9)作用于阀元件(20)且所述阀元件(20)影响调节管路(19)中的调节介质至用于调节所述泵(2)的输送能力的所述泵(2)的调整元件(21)的连接且所述复位力FR作用于所述阀元件(20),其中,优选地通过所述调整缸(9)的运动和/或通过所述复位单元(11)的可移动地支承的主体(16)的运动实现所述阀元件(20)的影响或调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路(19)从所述工作管路(5)中在过滤器(7)之前和/或在消耗器(6)之前或者从所述压力管路(12)中在所述复位单元(11)之前分出。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11)的流入侧的压力管路(12a)作为离所述泵(2)最近的分支(22)布置在所述泵(2)的压力侧上并且/或者所述复位单元(11)的流出侧的压力管路(12b)作为离所述泵(2)最近的至所述泵(2)的抽吸侧的供给部(23)来布置。
7. 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元件(20)构造成能够无级调节。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15)在其复位力作用和/或进给力作用FR、FZ中构造成能够无级调节并且/或者所述调整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互相影响的蓄能器(15)用于阻止起振。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路(12)的节流效果通过构造成海绵状或者漏斗状的区域(24)来实现。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管路(12)通过封闭元件能够从所述工作管路(4)分离,其中,在所述压力管路(12)从所述工作管路(20)分离期间所述阀元件(20)和/或泵输送量被大致保持恒定,优选地所述泵输送量通过所述阀元件(20)的固定被保持恒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元件与固定元件有效连接且所述固定元件阻碍所述阀元件(20)的可调整性,其中,所述封闭元件和所述固定元件的操控优选地能够同步地实施。
12. 一种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装置的应用,用于调节用于供应内燃机的循环、优选地柴油机的机油循环的泵(2),其中,所述调整装置这样来构造,使得通过复位力FR使能够至少根据介质的粘性调节所述泵(2)的输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未经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404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