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结构含永磁电磁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83141.4 | 申请日: | 2012-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0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梁慧敏;谢勇;由佳欣;谢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H51/01 | 分类号: | H01H5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永磁 电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具体是一种新结构含永磁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在航天、国防及民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起到控制、检测、保护和调节的作用,是电气装置中最基本的器件之一。为了提高继电器的灵敏度、减小功耗、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通常在电磁继电器内部使用永磁体。一类含永磁继电器中的永磁体在继电器中提供返回力,另一类含永磁继电器中的永磁体作为衔铁部件,参与继电器整个动作过程。然而当前上述两类含永磁继电器存在以下不足:对于现有的第一类含永磁继电器,为了实现永磁磁路返回,其衔铁结构大多具有非对称性,所以继电器的耐离心加速度指标不高。对于第二类含永磁继电器,一方面调试困难,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衔铁与静簧片同轴布置,空间利用率较低,静簧片尺寸受限,继电器切换容量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返簧返回的诸多缺点,进一步提高含永磁电磁继电器的切换容量,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小继电器体积,进而提供一种含永磁电磁继电器的新型结构设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结构含永磁电磁继电器,它包括底座及引出杆、铁芯及线圈骨架、静簧片、极面及轭铁、衔铁、动簧片、支架、永磁体、连接块及密封外壳,其特征在于,在矩形底座上至少穿过三对引出杆,其中两对引出杆分别与四片静簧片的下端相连接,铁芯及线圈骨架安装于底座上表面对角线位置上,线圈的绕线接头分别与另第三对引出杆连接,静簧片安装于底座上表面另一条对角线位置上,支架安装在线圈骨架顶端,极面及轭铁、永磁体安装在支架上,衔铁、动簧片、极面及轭铁通过中轴进行定位和连接,外部罩以密封外壳。
所述的极面及轭铁的结构是:大轭铁与一个极面相连,小轭铁与另一个极面相连,大轭铁与其连接极面以及小轭铁与其连接极面共有两对,中心对称地安放在支架上;大轭铁连接的极面与小轭铁连接的极面相对间隔设置,两者之间的间隔内置入衔铁两端向下的弯曲端;大轭铁的另一端与永磁体的一端对接,与一个极面相连,小轭铁的另一端与铁芯及线圈骨架的铁芯顶端连接。
所述的衔铁、动簧片与连接块组成交叉衔铁触动结构,以正方形连接块为中心,连接块中心具有安装转轴的通孔,四周壁刻有凹槽;扁担状衔铁由铆钉与连接块固定;两片端部有弧形突起的弓形金属片作为动簧片,由外侧对称嵌入连接块侧壁的凹槽固定;连接块下安装有永磁体,永磁体中心具有安装转轴的通孔,永磁体充磁极性方向与动簧片安装方向一致,与衔铁方向垂直,交叉衔铁触动结构运动时,永磁体不随其一起转动。
该电磁继电器由动簧片与对角线的一对静簧片组成一对常开触点,由该动簧片与另一对角线的另外一对静簧片组成一对常闭触点。
本发明专利采用新结构含永磁磁系统,避免了返簧返回的诸多缺点,使得触点在吸合与释放位置下都有力的作用;另外,动簧片与衔铁成90°交叉安装,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该类型继电器的高度,另一方面扩大了静簧片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增加静簧片的宽度,提高该类型继电器的切换容量;同时,动簧片与衔铁交叉安装机构使得静簧片与线圈可以分别安装在继电器底座的两条对角线上,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缩小了该类型继电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总体的三维结构(外壳分解)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移去外壳后的总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上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衔铁及动簧片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衔铁及动簧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极面及轭铁、永磁体与支架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底座及引出杆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8,本发明一种新结构含永磁电磁继电器,它包括底座11及穿过底座11的数个引出杆1、铁芯及线圈骨架2(线圈骨架上绕线圈,图中未画出线圈)、静簧片3、极面及轭铁4、衔铁5、动簧片6、支架7、永磁体8、连接块9及密封外壳10。
底座11上的引出杆1中的引出杆a、b、c、d分别与四片静簧片3相连接,铁芯及线圈骨架2安装于底座11上表面对角线位置上(用螺钉固定在底座11对角线上的两个通孔13内),线圈的绕线接头分别与位于底座11对角线上的两个引出杆e、f连接,静簧片3安装于底座11上表面另一条对角线位置上,支架7安装在线圈骨架2的顶端上,极面及轭铁4、永磁体8安装在支架7上,衔铁5、动簧片6与极面及轭铁4通过中轴14进行定位和连接,外部罩以密封外壳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3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闭环再生的软化水的装置
- 下一篇:循环变流器的前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