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肌内或皮下注射用姜黄素微粒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80602.2 | 申请日: | 2012-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0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珂;许卉;初大丰;邹晓丽;郎跃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雷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10 | 分类号: | A61K9/10;A61K31/122;A61P3/00;A61P9/00;A61P25/00;A61P35/00;A61P35/02;A61P3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下注射 姜黄 微粒 混悬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肌内或皮下注射用姜黄素微粒混悬液,包括:
(a).能缓慢释放的姜黄素微粒,该微粒具有小于5微米的平均粒径;以及
(b).注射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选自结晶态姜黄素、无定形态姜黄素、半结晶态姜黄素、半无定形态姜黄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姜黄素微粒的平均粒径选自小于1微米、小于500纳米、小于400纳米、小于300纳米、小于200纳米、小于100纳米以及小于5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混悬液,其特征在于经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混悬液可缓慢释放姜黄素的时间选自约1~90天、约1~60天、约1~30天、约1~14天、约1~7天、约1~3天以及约1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混悬液中另外包含至少一种稳定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选自氯化钠、葡萄糖、甘油、糖浆剂、胶体二氧化硅、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桃胶、卡波姆、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硅藻土、触变胶、海藻酸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悬液,其特征在于混悬液中姜黄素的含量按重量计选自0.001%~99.9%、0.1%~80%以及1%~50%。
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混悬液中所述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湿法研磨法、干法研磨法、高压均质法、微射流法、反溶剂沉淀法,其中,湿法研磨法步骤为:将姜黄素原料与注射用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用湿法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注射用姜黄素微粒混悬液;干法研磨法步骤为:将姜黄素原料置干法研磨机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研磨球,进行粉碎,制备得到微粒,加入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或者注射用水和稳定剂进行混合,制备得到注射用姜黄素微粒混悬液;高压均质法步骤为:将姜黄素原料直接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或者注射用水和稳定剂进行混合,搅拌器搅拌,然后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得到注射用姜黄素微粒混悬液;微射流法步骤为:将姜黄素原料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加入微射流对撞机中,或是微射流高压均质机中,超微化处理,得到注射用姜黄素微粒混悬液;反溶剂沉淀法步骤为:将姜黄素原料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可加热超声,至姜黄素完全溶解后,加入一定量注射用水,使姜黄素析出,得到姜黄素微粒混悬液,喷雾干燥,获得姜黄素微粉,加入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或者注射用水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姜黄素微粒混悬液。
9.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姜黄素微粒混悬液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的疾病选自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所述疾病选自血癌、骨癌、淋巴癌、肝癌、盆腔癌、脑癌、神经癌、乳腺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症、胃肠道癌症以及皮肤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雷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雷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06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