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荧光物质标记草鱼耳石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69430.9 | 申请日: | 2012-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杨洪斌;陈大庆;陈永柏;李翀;宋咏;张薪;胡颖雄;李欣悦;伍莎;周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荧光 物质 标记 草鱼 耳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鱼类进行标记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对采用荧光物质标记鱼类耳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河流鱼类资源迅速减少的前提下,人为组织的大规模鱼类增殖放流项目也越来越频繁,要检验人为放流是否可使江河渔业资源的贫乏境况有所缓解,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这就需要对鱼类在放流前进行标记处理,方便回捕辨认。
通常采用的是对放流鱼体进行标记处理,并进行跟踪回捕来检测放流效果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对鱼类进行标记的方法大多是物理处理方法,例如:剪鳍,外挂标签,植入性标记线等等,这些处理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操作,而且人为操作对鱼体伤害较大,不利于大规模的放流操作,且对放流回捕的进程有一定的影响。
鱼类耳石是一种钙化组织,位于内耳的膜迷路内的一种石灰质硬组织,主要由碳酸钙组成,起平衡与听觉作用;鱼类一般有三对耳石,分别是矢耳石、微耳石、星耳石。鱼类在与外界物质的新陈代谢中,某些化学元素可以经过代谢循环沉积到耳石上。因此,可以通过浸泡等手段使荧光物质在鱼类耳石上形成特定的标记,与自然群体区别开来。目前还没有采用荧光物质标记鱼类耳石,以完成对鱼类标记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操作方便,不会对鱼体造成机械伤害及强烈应激反应伤害,适用于大规模经济型鱼类放流的标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荧光物质标记草鱼耳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盐钙黄绿素溶于水体中,得到标记溶盐钙黄绿素溶液;
(2)将待标记的草鱼置于标记溶液进行浸泡,完成对草鱼耳石的标记。
使用标记溶液浸泡待标记的鱼的时间不短于12小时。
所述的盐钙黄绿素标记溶液的中盐钙黄绿素的浓度为50ppm~400ppm。
所述的盐钙黄绿素标记溶液的中盐钙黄绿素的浓度为150ppm~300ppm。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荧光物质标记草鱼耳石的方法,通过采用以盐钙黄绿素作标记溶液对鱼类进行浸泡,完成标记作业。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的标识方法中人为操作对鱼体的机械伤害及强烈应激反应伤害;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避免了外挂标记遗失率高的问题。本发明性价比高,操作方便,还可根据鱼种不同、规格不同,数量不一来调整浸泡浓度和时间,是一种可以适用于大规模经济型鱼类放流的标记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草鱼微耳石在蓝激发光下的荧光图像,左边为对照耳石,右边为标记耳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草鱼的标记:
(1)将盐钙黄绿素溶于水体中,得到盐钙黄绿素溶液,浓度为250ppm;
(2)将标记草鱼放入溶液中浸泡24h,并充好氧;
(3)浸泡标记结束,将鱼体放入清水中暂养,每天正常喂养7至10天,便可取出耳石,用无水乙醇清洗耳石,去掉耳石表面杂质,亦可用二甲苯透明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耳石。也可将其一直暂养于清水中,正常投喂,分时段取出耳石加以观察。图1为草鱼浸泡暂养6个月后的耳石标记图,A为对照图,B为标记图;皆在蓝激发光下拍摄的图片。
在使用盐钙黄绿素溶液浸泡待标记的草鱼时,选用的盐钙黄绿素溶液浓度在50-400ppm之间,浸泡时间不短于12小时。如果浸泡溶液浓度过高,则需适当缩短浸泡时间,反之,则可延长浸泡时间。如:盐钙黄绿素溶浓度为400ppm,浸泡12小时,盐钙黄绿素溶浓度为300ppm,浸泡22小时;盐钙黄绿素溶浓度为150ppm,浸泡30小时;盐钙黄绿素溶浓度为50ppm,浸泡4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西南大学,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9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