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68343.1 | 申请日: | 2012-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雷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星亮 |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启动内燃机和其他电气设备的混合电池。
背景技术
汽车通常利用起动机来启动发动机,起动机由电池提供电能,例如铅酸蓄电池。发动机工作时,汽车发电机通过铅酸蓄电池向汽车内用电设备供电,起到稳压的作用;发动机停机后,由铅酸蓄电池直接给车内设备供电;发动机启动时,需要铅酸蓄电池瞬间提供高达几百安的电流以保证汽车顺利启动;然而,瞬间大电流放电对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和性能均会产生极大的损害,而且铅酸蓄电池本身功率密度低,瞬间放电能力不足,又不属于环保产品。相比之下,超级电容器具有快充快放的功能,使用寿命高达50万次。如能结合两者的优势,将铅酸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结合起来使用,既能满足技术需要,又具有经济环保的社会效益。
现有中国专利文献CN 201927685U公开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包括有电池壳体、电容器壳体,电池壳体内设有串联在一起的铅酸电池组,铅酸电池组内设有隔板,其上连接有铅酸极柱,电容器壳体内设有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上连接有电容极柱,铅酸极柱与电容极柱之间通过金属线连接在一起。该申请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铅酸蓄电池功率密度低,瞬间放电能力不足,为保证起动能力,选择高于实际需求的容量,大电流充放电造成蓄电池寿命短,成本高,重量重,体积大等的技术问题。但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仍然是由铅酸蓄电池与超级电容一起供电,导致瞬间经过铅酸蓄电池的电流也不会太低,并没有完全起到保护铅酸蓄电池的作用;仅仅将铅酸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简单并联,并没有充分发挥超级电容器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合电池,该混合电池可根据电流大小,有效地在第一储能装置与第二储能装置之间切换,在小电流时,通过第一储能装置供电,在启动瞬间需要大电流时,通过第二储能装置供电,避免第一储能装置在启动瞬间因大电流放电造成损伤,有效地保护第一储能装置,并充分利用第二储能装置的快充快放特性,保证在第一储能装置出现故障时汽车仍能正常启动,该混合电池使用寿命长且环保。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电池,包括外壳,还包括用于小电流时供电的第一储能装置,与用于瞬间启动时供电的第二储能装置,与第一储能装置并联连接的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及显示第一储能装置使用状态的电池状态检测显示装置,与第二储能装置并联连接的用于保护第二储能装置的均衡电路,连接于第一储能装置与第二储能装置之间、用于对第二储能装置充电的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与第二储能装置的负极端引出负极极柱,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的正极端与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二储能装置的正极端与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引出正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负极极柱分别与汽车用电设备的正极、负极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检测经过第一储能装置的电流,当该电流为小电流时,继电器中的衔铁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连通,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断开,此时,第一储能装置与正极极柱、负极极柱连通,由第一储能装置给汽车供电;当该电流为大电流时,继电器中的衔铁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断开,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通,此时,第二储能装置与正极极柱、负极极柱连通,由第二储能装置给汽车供电;所述第一储能装置、第二储能装置、检测控制电路、均衡电路、充电电路、继电器均设置于外壳的内部。
其中,所述小电流的范围为20A~100A,所述大电流为大于100A。
其中,所述继电器中的衔铁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或第二静触点连通后,保持1~10s后复位。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装置为铅酸蓄电池或锂电池组,第二储能装置为超级电容器组或锂电池组。
其中,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为12V~24V。
其中,所述锂电池组由4~12个锂电池串联连接而成,所述锂电池组中的锂电池的容量为1Ah~80Ah。
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器组由4~12个超级电容器串联连接而成。
其中,所述超级电容器组中的超级电容器的规格为50~3000F。
其中,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电压范围为12V~36V,输出电流为0.1A~10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星亮,未经雷星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83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栗胡椒酱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