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龙头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65835.5 | 申请日: | 2012-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7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升 |
| 主分类号: | F16K1/02 | 分类号: | F16K1/02;F16K1/32;F16K1/4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郑宪常 |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五金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水龙头很多,其中最常见、也最传统的一种水龙头为:它主要由阀体、阀座、阀瓣、阀杆、手轮和阀盖组成,阀座在阀体上,可拆卸,阀杆用梯形螺纹旋拧在阀盖上,手轮和阀瓣固定在阀杆的上下两端,转动手轮,阀杆可升起或降落,带动阀瓣做升降运动,阀瓣和阀座的离合,使水龙头启闭,阀瓣可与阀座密切相配,靠阀杆的压力使阀瓣紧压在阀座上,这时水龙头处在完全关闭状态,水龙头严密不漏。但这种水龙头具有磨损快、不耐用的缺点,使用时间长了,阀瓣、阀座都会磨损,使阀瓣与阀座的结合部产生缝隙,从而使水龙头产生滴漏,如果不更换就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而如果更换则对于工厂、学校等使用量比较大的单位来说,更换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该水龙头具有自动补偿阀瓣与阀座之间的缝隙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龙头,包括阀体、阀座、阀瓣、阀杆、手轮和阀盖,阀杆用梯形螺纹拧旋在阀盖上,手轮固定在阀杆的上端,阀瓣位于阀杆的下端,阀座位于阀体上,阀杆带动阀瓣做升降运动,阀瓣与阀座的离合,使水龙头启闭,其特征是,所述阀瓣上固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置在所述阀杆上且其端部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阀杆上。
所述阀杆上设有一圈沟槽,所述弹簧顶端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卡在所述沟槽内。
所述阀瓣上表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上端向内折弯使盲孔上端的直径小于盲孔的直径,所述阀杆下端插入所述盲孔后其端部沿周向延伸使其端部直径大于所述盲孔上端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弹簧,当阀瓣与阀座之间产生了缝隙,而手轮已经拧到不能再拧时,这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使阀瓣自动向下运动,填补由于阀瓣和阀座的磨损造成的缝隙,从而达到水龙头不泄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阀体,2阀座,3阀瓣,4阀杆,5手轮,6阀盖,7弹簧,8沟槽,9卡簧,10盲孔,1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水龙头,包括阀体1、阀座2、阀瓣3、阀杆4、手轮5和阀盖6,阀杆4用梯形螺纹拧旋在阀盖6上,阀体与阀盖之间设有密封垫11,手轮5固定在阀杆4的上端,阀瓣3位于阀杆4的下端,与阀杆4分体设计,阀瓣3上固定地设有弹簧7,弹簧7套置在阀杆4上且其端部可旋转地固定在阀杆4上,阀座2位于阀体1上,通过拧旋手轮5使阀杆4做升降运动,阀杆4的升降运动又通过弹簧7带动阀瓣3作升降运动,同时水的冲力也帮助阀瓣3做向上的运动;阀瓣3与阀座2的离合,使水龙头启闭。
阀杆4与弹簧7的连接可以是这样的:在阀杆4上设置一圈沟槽8,弹簧7的顶端设置一个卡簧9,将卡簧9卡在沟槽8内,从而使弹簧7在阀杆4上的位置相对固定并且能围绕阀杆4旋转。
为了更便于阀杆4带动阀瓣3做向上的运动,在阀瓣3的上表面设有盲孔10,盲孔10上端向内折弯使盲孔10上端的直径小于盲孔10的直径,阀杆4下端插入盲孔10后其端部沿周向延伸使其端部直径大于所述盲孔10上端的直径,阀杆4在他盲孔10内的长度以弹簧7处于自然状态时,阀杆4的下端部与盲孔10的上部接触为佳。当手轮5带动阀杆4向下运动时,阀瓣3在自身重力和阀杆4通过弹簧7传过来的压力的作用下,克服水的冲力向下运动,当阀瓣3运动到与阀座2接触时,继续拧旋手轮5,弹簧7受到挤压后将挤压力传递给阀瓣3,使阀瓣3与阀座2紧密配合,将水流封堵住,这时阀瓣3与阀座2之间因为磨损产生的缝隙也会通过弹簧7的弹性作用而得到弥补,而不会发生滴漏;当拧旋手轮5向上运动时,一方面阀瓣3受到水的冲力,另一方面阀瓣3受到弹簧7和阀杆4的拉力,使阀瓣3更容易与阀座2分离。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升,未经陈振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5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