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水养殖用水复合循环净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60460.3 | 申请日: | 201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初;安阳;何圣兵;张月平;戴雅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养殖 复合 循环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位的海水养殖用水循环净化的方法及系统,尤指适用于高密度工厂化海水养殖系统的改造从而实现养殖用水循环使用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海水养殖业在国民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滩涂养殖空间不足,工厂化海水养殖作为一种能满足集约化生产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点的精养高产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逐步推广。采用工厂化养殖,水质、水温、投饵量等均可人工控制,可以大幅度节约占地面积,具有养殖周期短、产量及产品价格高等优点。然而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的水源供给、水质保护、废水处理等问题一直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瓶颈难题,另外,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的排放也使其成为周边海域重要的污染源。因此,对海水养殖水体有效处理及循环回用对于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主要沿用水处理领域常规生物处理技术净化海水养殖水体,降低养殖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悬浮物、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其优点在于系统占地面积小,处理效能高。但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能够提供给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含量较低,例如南美白对虾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一般氨氮不高于0.5mg/L,COD不高于30mg/L,不利于生物挂膜;同时海水养殖废水与常见陆源污水还存在盐度效应的差异,这也增加了采用传统生物方法处理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的难度;此外,传统生物处理技术一般包括砂滤池、曝气池、生物过滤池、消毒池等,构筑物建设成本很高,运行能耗较大,并须专业操作维护,对养殖场经营者来说管理难度较大。
近几年,新兴的生态修复技术也被引入到海水养殖系统之中,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大多基于微生物、大型藻类、及滤食性贝类等的净化作用,其优点在于适应低营养水平的养殖海水;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又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贝藻等养殖副产品;且技术实施和运行管理均较为简便,成本低廉。然而,从目前生态修复技术在海水养殖领域的应用状况来看,由于它主要依靠生物吸收作用净化水质,其净化效能较低。对于污染负荷较高的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而言,单纯依靠生态修复技术,往往难以维持水质安全。
另一方面,值得借鉴的是,在污水及微污染水处理领域,以植物-碎石填料-附着微生物体系为核心的人工湿地技术被认为是一项环境和经济效益兼顾,极具应用价值的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净化过程。近年来,已出现一些将人工湿地循环处理工厂化海水养殖水体的报道,但现有的专利和相关应用大多单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养殖水体,与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它的水质净化效能相对低的多;同时由于养殖废水悬浮物质含量高,容易造成人工湿地系统的堵塞;此外此类方法以处理水达到养殖标准为单一目的,鲜有考虑如何回收养殖废水中的剩余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耦合集成生物处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可充分发挥上述三类技术的各自优势,达成复合净化效果,并促成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海水水质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海水养殖用水复合循环净化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初沉淀单元、接触氧化单元、贝类生态塘单元及推流式人工湿地单元,其中,
初沉淀单元:养殖塘出水先流入初沉淀单元,沉淀去除大量的悬浮物,同时去除部分的颗粒态总氮和总磷;
接触氧化单元:通过微生物作用实现氨化、硝化反应将氨氮、亚硝氮转变为对海水养殖相对无害的硝酸盐氮;
贝类生态塘单元:对接触氧化单元出水进行调理,利用贝类摄食悬浮物质,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吸收氮磷污染物,风力和人工扰动对水体进行复氧;
推流式人工湿地单元:填充基质及植物,所述的基质吸收富集水中氮磷污染物,所述的植物吸收经过富集的氮磷污染物同时通过根系泌氧作用和湿地内管道曝气一起进一步增加水中溶解氧。
所述的初沉淀单元内安放聚乙烯材质沉淀斜管,同时设置进水堰和出水堰,水从进水堰下部开口进入初沉淀单元,向上通过沉淀斜管后从上部经出水堰流出。
所述的接触氧化单元顶部设置悬挂架,该悬挂架上固定有弹性挂膜填料并垂至水底,提供微生物生长环境。
所述的弹性挂膜填料为直径100~200mm、长1~1.5m的弹性立体填料,该填料将聚烯烃类和聚酰胺为材料的丝条穿插固着在中心绳上,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与生物膜得到充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0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阈值无关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芳纶放线张力测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