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35838.4 | 申请日: | 2012-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4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雅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雅莉 |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04;H01B7/00;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导体 匹配 柔性 扁平 排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扁平排线,特别涉及一种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扁平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运用于电子产品,提供信号传递的功能,且柔性扁平排线具有轻、薄的特点,因此更加广泛运用于以轻、薄为重点的电子产品。
请参阅图8所示,现有技术的柔性扁平排线,其于多个平行且间隔排列的导体40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体50,绝缘体50的长轴向长度小于导体40的延伸长度,使得导体40的两端突出于绝缘体50的两端而呈外露状态,导体40呈外露的两端可与连接器的端子形成电连接,以作为信号传递之用。
然而,上述的柔性扁平排线存在有以下缺点:请参阅图9所示,当柔性扁平排线的规格为两导体40的间距D4等于或小于0.5mm时,导体40的线径D5必将小于0.5mm,导体40的线径D5过小,将容易因为些许偏移即造成导体40与连接器的端子产生错位,进而导致信号传递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导线上设计有扩大部,以确保导体与连接器的端子相互匹配。
为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其包括有多个平行且间隔排列的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体,绝缘体的长轴向长度小于导体的延伸长度,使得导体的至少一端突出于绝缘体的至少一端而呈外露状态,各导体呈外露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一扩大部,扩大部的宽度大于导体的线径,所述扩大部交错排列,该绝缘体的一侧面的至少一端处固设有至少一补强板。
所述的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其中该至少一补强板对应于导体呈外露的至少一端。
所述的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其中该导体的至少一端位在补强板的里侧而未与补强板的至少一端边平齐。
所述的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其中该导体的两端突出于绝缘体的两端,该绝缘体的一侧面的两端处分别固设有一补强板。
一种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在导体外侧包覆绝缘体:在多个平行且间隔排列的导体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体;在绝缘体上切割开口:在绝缘体上间隔切割多个开口,使位于开口处的导体呈外露状态;在导体上压制扩大部:在外露于各开口的各导体上分别压制有两扩大部,该两扩大部对称于开口的中心线,且所述导体的扩大部交错排列;设置补强板:在绝缘体的一侧面对应于各开口处分别固设有一补强板;裁切:先将绝缘体与补强板的两侧边进行裁切,使开口的两侧呈开放状,再依照开口的中心线进行裁切。
所述的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制造方法,其于裁切步骤后,进一步将导体的两终端刮除,使导体的两端位在补强板的里侧而未与补强板的两端边平齐。
本发明所提供的改善导体匹配性的柔性扁平排线及其制造方法,可以获得的优点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当柔性扁平排线的规格为两导体的间距等于或小于0.5mm时,扩大部的宽度仍可等于或大于0.5mm,通过具有大宽度的扩大部与连接器的端子形成电连接,可有效避免因为些许偏移即造成导体与连接器的端子产生错位,因此可提升信号传递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柔性扁平排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柔性扁平排线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柔性扁平排线的另一实施例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柔性扁平排线制造方法步骤1及步骤2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柔性扁平排线制造方法步骤3及步骤4示意图。
图6及图7是本发明的柔性扁平排线制造方法步骤5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柔性扁平排线的俯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柔性扁平排线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导体 11扩大部
20绝缘体 21开口
30补强板 D1间距
D2宽度 D3线径
A中心线 40导体
50绝缘体 D4间距
D5线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雅莉,未经黄雅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5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