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17003.6 | 申请日: | 2012-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8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侯君;李千目;丁玲玲;戚湧;董春秋;陈仁平;刘魁;李宗骍;杨文;张晟骁;王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20 | 分类号: | G06Q50/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评价 高校 创新 创业 能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很多学者提出了多种量化的双创能力评价方法,但是评价终究不可能完全脱离人的判断,因为人才是执行能力评价的主体。随着人们所考虑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的不断增强,使得创新创业能力信息出现了模糊性。对于这类问题可以构建出模糊集合以描述此信息的模糊性,再利用模糊集合所构建出来的隶属函数进行量化处理,描述合理的归属程度。对于一个模糊概念,当人们无法确定它的全部因素进行考察时,通常只能选定一部分因素作为代表来加以评价。对于这种压缩数据的处理方法,运用传统数学工具是很难的,模糊数学的方法应运而生。
在分析双创能力时,常常有语意模棱两可、混淆不清的情况;在双创能力评价时,特别是在群体决策时所评价考虑的元素和事件中,可能也有同样模糊的定性数据。当然,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各种价值衡量方法来建立价值函数以便得到明确的数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评价者很难将有些属性(如高校促进科研的政策、措施)量化为明确的价值,因为描述这些属性的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这时,模糊评价方法就体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完成模糊评价模型的步骤实现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包括建立指标体系确定模糊评价指标集,确定评语等级论域,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对高校双创能力评价分析;其特征在于:按照模糊评价 模型的步骤,采用多步法逐层对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模糊评价。
本发明的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综合。
本发明的原理是:模糊评价是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综合。按照模糊评价模型的步骤: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4、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5、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6、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采用多步法逐层对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模糊评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能够有效解决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时语意模棱两可、混淆不清的问题;
2、模糊评价方法能够克服由于描述属性的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使得评价者很难将有些属性量化为明确的价值的劣势;
3、采用多步法分层分析,条理清晰,最终能得到更加合理和准确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的执行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发明的基于模糊评价的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分为五个步骤:
(1)建立指标体系,从而确定模糊评价指标集
如表1所示,在能力评价中,选择影响能力的模糊评价指标集。评价对象的因素集为3个一级指标: 和7个二级指标:
表1高校双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即建立评价集v,v={v1,v2,……,v4}={好,良好,-般,差}。
设计的评价定量分级标准见表2。
表2评价定量分级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7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