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95692.5 | 申请日: | 2012-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兵;王如意;付德君;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14/06 | 分类号: | C23C14/06;C23C14/22;C23C14/35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n mcn 润滑 纳米 复合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在基体表面有从内到外由结合层、过渡层、支撑层、润滑层依次构成的复合涂层,且:
1)结合层的材料为过渡金属M,其中M为Ti、Cr、Zr或Mo;
2)过渡层的材料为M的氮化物,即MN;
3)支撑层的材料为M的渐变碳氮化物,即MCxN,其中0<x≤1;
4)润滑层的材料为氮化碳与M的碳氮化物形成的复合涂层,即CN-MC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核涂层中:
1)结合层厚度为10-100纳米;
2)过渡层厚度为100-1000纳米;
3)支撑层厚度为100-2000纳米;
4)润滑层厚度为1-5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为硬质合金、不锈钢、高速钢、碳钢或模具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层中MCN为纳米晶,晶粒尺寸为3-20nm;CN为非晶相,CN含量为1-20 at%。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步骤依次形成:
1)在基体表面沉积结合层,该结合层的材料为过渡金属M层,其中M为Ti、Cr、Zr或Mo;
2)在上步得到的结合层上沉积过渡层,该过渡层的材料为M的氮化物,即MN;
3)在上步得到的过渡层上沉积支撑层,该支撑层的材料为M的渐变碳氮化物,即MCxN,其中0<x≤1;
4)在上步得到的支撑层上沉积润滑层,该润滑层的材料为氮化碳与M的碳氮化物形成的复合涂层,即CN-MCN;自然冷却,即得。
6.如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所述结合层的沉积条件为:温度为50-500℃,气压0.005-0.03Pa,电压-800V到-1000V偏压;
2)所述过渡层的沉积条件为:氮气环境下,气压0.3-3Pa,电压-100V到-200V偏压;
3)所述过渡层的沉积条件为:在保证氮气流量条件下逐步通入乙炔,乙炔流量的逐步增大至乙炔和氮气的流量比为1:1,气压0.1-2Pa,电压-50V到-200V偏压;
4)所述润滑层的沉积条件为:氮气和乙炔的环境下,电压-50V到-200V偏压、气压0.5-2.5Pa。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为硬质合金、不锈钢、高速钢、碳钢或模具钢。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CN-MCN超硬自润滑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层中MCN为纳米晶,晶粒尺寸为3-20nm;CN为非晶相,CN含量为1-20 a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56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