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围岩完全变形控制的中国隧道修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80838.9 | 申请日: | 2012-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0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张顶立;李鹏飞;王梦恕;关宝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围岩 完全 变形 控制 中国 隧道 修建 方法 | ||
1.基于围岩完全变形控制的隧道修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1)以“围岩为本”。围岩是隧道结构的主体,是构成结构体的主体材料,是施加结构的荷载来源。“结构体-作用荷载-构成材料”三位一体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征。隧道工程从规划、调查、设计、施工到维修管理都是由这个特性决定的。
(2)维护和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是隧道设计、施工、维修管理的基本原则。设计施工要做到:不使围岩“松弛”或者“少松弛”;围岩、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是成为一体的结构物,隧道结构物只有与围岩成为一体才能发挥其功能。
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地质判定:通过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与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得出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摩擦角、剪胀角、渗透系数,总结隧道围岩工程与水文地质特征,并结合隧道横纵断面布置确定围岩分级,
步骤2,标准制定:基于隧道施工安全性和长期运营可靠性的要求,根据工程类比和数值分析方法预测不同方案下掌子面前方变形、掌子面挤出变形、掌子面后方变形,并以此为基础制定3类变形的控制标准,制定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初步设计方案,
步骤3,对策拟定:进行施工图设计,针对选定的三种变形类型制定相应的变形控制对策,包括制定超前支护、掌子面支护、初期支护和其它辅助工法措施的设计参数与施工方案,在初步选定的设计参数下将三种类型变形控制最终目标分解到各主要施工阶段,
步骤4,过程测定:在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对关键施工部位和关键施工工序进行重点监测,根据监测信息,判断工程的安全性并在施工措施上及时作出反应。需要时采用改进施工工法,加强支护手段提高围岩预加固效果,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
步骤5,状态评估:及时对支护结构状态进行评估,即在各施工工序完成后对隧道支护结构施做质量和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进行分析,对隧道围岩结构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评价,必要时给出合理的补强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未经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08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式太阳能阳台围栏
- 下一篇:一种用于现场浇筑生态护坡的护坡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