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僵菌发酵生产酯酶的培养基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19225.4 申请日: 2012-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2839161A 公开(公告)日: 2012-12-26
发明(设计)人: 邱君志;苏礼超;涂洁;宋飞飞;关雄;邱云锋;李小霞;郭庆丰;何肖云;吴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16 分类号: C12N9/16;C12R1/645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绿僵菌 发酵 生产 培养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真菌的发酵培养基及工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绿僵菌发酵生产酯酶的培养基及方法。

背景技术

酯酶(Esterase,EC3.1.1.1)是一类能够催化酯键水解形成相应的酸和乙醇的酶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Bronscheuer,2002)。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具有酯解活力的酶类,包括酯酶(Esterase)和脂肪酶(Lipase)。酯酶能够水解或者合成酰基碳链长度小于10的甘油酯类,对于酰基碳链长度大于10的甘油酯类则没有催化活性。

酯酶催化反应具较广的底物范围,在催化底物反应时不需要辅助因子,在一些变形剂,如有机溶剂中有很高的稳定性,此外酯酶催化反应具有立体特异性和区域专一性的特点。由于酯酶以上优点,使得酯酶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全球市场工业用酶市场不断扩大,而酯酶是其中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生物催化剂,在全球工业用酶市场占据很高的很高比例。随着日益高涨的能源成本、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衰竭、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全球化,大规模的可再生的,环保的生物处理工艺来代替或者互补传统不可再生,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生产工艺是刻不容缓。

在食品加工方面,利用酯酶分解底物后产物为呈香化合物,将酯酶己应用于奶制品的增香、改善稻米和发酵类饮料的香味等方面,如用酯酶处理过的奶制品比未处理的具有更好的香味和可接受性;在农业生产方面,人工合成的有机磷化物广泛用于杀虫剂,这些物质的残留将危害环境并且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来自于Brevundimonas diminutaAlteromonas sp.酯酶被证明能有效降解这类物质,广泛应用于清除有机磷杀虫剂的污染;在医药合成方面,酯酶主要用于拆分手性药物。来自于Pseudomonas sp.的酯酶被应用于抗炎药物布洛芬的生产,来自于Bacillus cogulans的酯酶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DL-甘油醇缩丙酮的生产;在轻化工业方面,酯酶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纺织品、皮革处理等。来自于Ophiostoma piceae的酯酶能够有效的水解甘油三酯和幽醇酯,酯酶能够显著降低制浆造纸过程中的树脂,因而能够显著提高机器的运行效率并改善纸张的品质,因而广泛应用于制浆造纸工业;化工日用品方面,碱性酯酶具有明显的助洗作用,加入后使得洗涤剂朝低磷或无磷的方向反应,有利于降低水体中无机磷含量,从而减少环境水体富营养化。酯酶除了在上述的食品加工、农业生产、医药合成以及轻化工业等行业广泛使用外,酯酶还被认为在环保型燃料、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开发具有广泛的前景。

微生物酯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酶类,国内外上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相继开发出各种酯酶,但是依旧无法满足现代工业需求。我国真菌产酯酶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在期刊杂志上鲜有报道,覃拥灵等人利用诱变裂褶菌ZM37.8,获得稳定的正突变高产菌株E1,其产酯酶量为87.56U/mL(覃拥灵等,2007)。真菌发酵有别于细菌发酵,真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随时取样接种于LB培养基,检测是否染杂菌;也可通过添加抗生素减少染菌,且真菌发酵条件温和,易于控制等鲜明特点。因此真菌发酵法生产的独特优势,有利于真菌酯酶更广泛地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僵菌发酵生产酯酶的培养基及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绿僵菌发酵生产酯酶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原料含有酵母粉1-3w%,D-山梨醇1-4 w %,Ba2+ 0.01-0.04 mol/L,VB40.005-0.02 w %,三醋酸甘油酯2w%,培养基初始pH=6.6-7.5。

更优选地,所述培养基的原料按重量分数计,含有酵母粉2%,D-山梨醇3%,BaCl2·2H2O 0.24%,VB40.01%,三醋酸甘油酯2%,培养基初始pH=6.9。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僵菌发酵产酯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绿僵菌接种种子培养基,制得发酵种子液;

(b)将步骤(a)中制得的发酵种子液按接种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养基,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125mL,接种量10%,于27℃,转速160 r/min下培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9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