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22302.4 | 申请日: | 201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孙向东;王斌;陈碧芬;徐迪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40/00 | 分类号: | C08F240/00;C08F6/08;C09D157/02;C09J157/02;C09D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色 冷聚碳九 石油 树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乙烯裂解副产C9馏分在真空度-0.085~-0.095MPa下减压精馏截取沸点在140~190℃的C9馏分A;将馏分A在200~250℃下解聚,解聚平均停留时间为2~6小时,经减压精馏后获得沸点在150~190℃的C9馏分B;
(2)在上述馏分B中加入0.05~0.5wt%的Friedel-Crafts催化剂后常温预聚合0.5~1.5小时后以氢氧化钙和甲醇或乙醇的混合物脱除催化剂,经精馏后获得C9馏分C;
(3)以上述预处理得到的馏分C为原料,与溶剂按质量比1~3∶1稀释后投入带搅拌的聚合反应釜内,在-10~25℃下加入占总物料质量0.4~1.5wt%的BF3·Et2O,加入时间为0.5~1小时,然后再于10~25℃下保温聚合1~2小时,得到聚合液;
(4)向上述聚合液内投入氢氧化钙和甲醇或乙醇的混合物脱除催化剂,充分搅拌15~60min后得到乳白色至黄色的悬浊液;该悬浊液通过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水白色至浅黄色的树脂液;
(5)将上述树脂液在真空度在-0.075~-0.09MPa下减压蒸馏至230℃,脱除溶剂后即得到碳九石油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C9馏分的组分包括:环戊二烯0.3~2.0wt%,苯乙烯2.0~10.0wt%,甲基苯乙烯10.0~15.0wt%,α-双环戊二烯15.0~25.0wt%,茚8.0~15.0wt%,CPD-MCPD二聚体、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15.0~25.0wt%,萘2.0~4.0wt%,其余为C8~C12的烃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C9馏分A的组分包括:环戊二烯≤2.0wt%,苯乙烯2.0~5.0wt%,甲基苯乙烯15.0~22.5wt%,α-双环戊二烯22.5~37.5wt%,茚12.0~18.0wt%,CPD-MCPD二聚体、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8.0~20.0wt%,其余为C8~C12的烃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C9馏分B的组分包括:环戊二烯≤2.0wt%,苯乙烯2.0~6.0wt%,甲基苯乙烯20.0~35.0wt%,α-双环戊二烯2.0~8.0wt%,茚15.0~40.0wt%,CPD-MCPD二聚体、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2.0~8.0wt%,其余为C8~C12的烃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C9馏分C的组分包括:环戊二烯≤2.0wt%,苯乙烯2.0~6.0wt%,甲基苯乙烯15.0~35.0wt%,α-双环戊二烯2.0~8.0wt%,茚15.0~40.0wt%,CPD-MCPD二聚体、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2.0~8.0wt%,其余为C8~C12的烃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Friedel-Craft催化剂为无水AlCl3、BF3·Et2O、SnCl4或SbCl3,催化剂的加入量为0.05~0.2w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riedel-Craft催化剂为BF3·Et2O或SbCl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4)的氢氧化钙和甲醇或乙醇的混合物中,氢氧化钙用量为催化剂用量的2~4倍,甲醇或乙醇的质量为氢氧化钙质量的1/3~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色冷聚碳九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溶剂为甲苯、二氯甲烷、氯仿或二甲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23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相化学制备薄层石墨烯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紧急响应指令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