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凑型回旋加速器中的双剥离膜单圈束流引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04706.0 | 申请日: | 2012-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7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张天爵;安世忠;魏素敏;钟俊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5H13/00 | 分类号: | H05H13/00;H05H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4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型 回旋加速器 中的 剥离 膜单圈束流 引出 方法 | ||
1.一种紧凑型回旋加速器中的双剥离膜单圈束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经过加速器中心的两个相对的方位角上分别设置一片剥离膜进行束流的单圈引出,两个加速高频腔的中心线彼此呈180°夹角设置,两片剥离膜的位置应保证引出的束流不经过高频腔,并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剥离膜I到加速器中心的距离R3 = R2 +ΔR/2 = R1 +ΔR
剥离膜Ⅱ到加速器中心的距离R4 = R3 +ΔR /2 = R2 +ΔR
其中,R1为束团中心第一次经过两个剥离膜之间的连线的位置到加速器中心的距离;R2为束团经一个高频腔加速后第二次经过两个剥离膜之间的连线的位置到加速器中心的距离;束团每经一次高频腔加速后经过两个剥离膜之间的连线的位置到加速器中心的距离增加ΔR/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回旋加速器中的双剥离膜单圈束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束流位于引出位置的全包络大小应满足如下条件:
<ΔR。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紧凑型回旋加速器中的双剥离膜单圈束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剥离膜由具有良导热性的支架支撑,设置在束流引出位置的加速器上下磁铁之间的中部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47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量计量限电控制系统
- 下一篇:PLC控制程序故障自动复位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