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N,N-二甲基环己胺的方法及所用催化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93278.6 | 申请日: | 2012-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8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志;葛新;钱超;陈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B01J29/46;C07C211/35;C07C209/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甲基 环己胺 方法 所用 催化剂 | ||
1.负载型催化剂,其特征是:所述负载型催化剂由金属盐与载体制成,金属盐由镍盐、铜盐和镁盐组成,金属之和占负载型催化剂总重的13%~38%,且每种金属均≥负载型催化剂总重的1%,所述镁的重量≤负载型催化剂总重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载体放入质量浓度为10~14%的H3PO4溶液于40~60℃浸泡0.5~3h;将浸泡后所得的载体滤出后先在60~120℃干燥0.5~4h,再在300~500℃焙烧3-6 h;
2)、取步骤1)所得的焙烧后载体用水浸渍至少12小时,然后测定水减少的体积,从而得焙烧后载体的孔体积,
3)、先将镍盐、铜盐和镁盐用去离子水配制成金属盐溶液,将步骤1)所得的焙烧后载体浸渍于金属盐溶液中,所述焙烧后载体的孔体积≤金属盐溶液体积,浸渍时间等于步骤2)的浸渍时间;将浸渍后所得的载体在50~70℃下干燥1~3h,再放入马弗炉中在110~130℃下干燥1~3h,再在400~450℃下焙烧1~6h,得负载型催化剂;
镍、铜和镁的重量之和占负载型催化剂总重的13%~38%,且镍、铜和镁均≥负载型催化剂总重的1%,所述镁的重量≤负载型催化剂总重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载体为γ-Al2O3或ZSM-5型分子筛;
所述金属盐为硝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镍盐为硝酸镍;
所述铜盐为硝酸铜;
所述镁盐为硝酸镁。
5.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型催化剂合成N,N-二甲基环己胺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负载型催化剂的活化:
在负载型催化剂中通入H2于220~280℃进行保温活化,直至没有水流出后,持续通氢气20~40min后降温至170~220℃;得活化后负载型催化剂;
上述活化后负载型催化剂位于固定床反应器(3)中;
2)、在原料罐Ⅰ(1)内存储环己胺,原料罐Ⅱ(2)存储甲醇;环己胺和甲醇按照1:2~5的摩尔比混合后进入汽化室(4)内汽化;
汽化后的混合物进入固定床反应器(3)中在活化后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临氢反应,反应温度170℃~220℃,向固定床反应器(3)充入氢气,利用氢气调节固定床反应器(3)内的压力为0.3~0.8Mpa;环己胺的质量空速为0.1~0.3h-1;
环己胺的质量空速=环己胺质量流量(Kg.h-1)/活化后负载型催化剂质量(kg);
反应后所得的气体降温至88~92℃,从而分成气态物和液态物;收集液态物,得N,N-二甲基环己胺;气态物冷却至室温后,气态物中的甲醇以液体的形式返回至原料罐Ⅱ(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32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