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的自复位式消能连梁及其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6883.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吕恒林;周淑春;沙士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E04B2/64;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复位 式消能连梁 及其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可拆卸的自复位式消能连梁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中剪力墙作为高层建筑结构常采用的抗侧力构件,广泛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各种筒体结构中。剪力墙由于建筑的需求通常需要开设门窗洞口,这样就形成了带洞口的联肢剪力墙结构形式,而连接各剪力墙墙肢的部分称为连梁。联肢剪力墙结构通过各墙肢之间连梁的耦合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单独墙肢承担的弯矩,使总弯矩由耦合墙肢共同承担,从而使得整体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比单肢剪力墙增强;另一方面耦合作用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耗散不再像单肢剪力墙一样集中依赖于剪力墙底部的塑性铰区,而是通过连梁的耗能作用扩大到整个结构高度。因此,联肢剪力墙结构符合“多道防线”的抗震设计理念,其在中震或大震作用时主要通过连梁的端部和剪力墙肢的底部形成塑性铰来耗散地震能量,并且连梁应率先进入塑性,作为主要的耗能构件而消耗结构振动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安全,从而实现结构“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连梁主要有钢筋混凝土连梁、钢骨混凝土连梁和钢连梁等。由于连梁的跨高比较小,这导致钢筋混凝土连梁的受力特点和变形性能区别于普通的长细梁和深梁,其计算和分析相当棘手,配筋和施工也相当复杂,各国抗震设计有关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连梁设计的规定至今还不能满意解决小跨高比连梁延性不足这一问题。钢连梁和钢骨混凝土连梁虽然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但是连梁和剪力墙的连接处理困难。另外,在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结构的小跨高比连梁较为普遍地出现了剪切破坏,而剪切破坏是一种脆性破坏模式,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连梁的过早剪切破坏将导致联肢剪力墙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显著退化。因此,如何提高地震区联肢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耗能能力和实现联肢剪力墙结构的延性设计是联肢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震后调查发现普通的剪力墙结构在地震后具有较大的残余变形,导致震后修复困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拆卸的自复位式消能连梁及其施工工艺,通过设置消能阻尼器来耗散地震或风产生的振动能量,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来实现连梁的自复位功能,从而减少连梁在遭遇地震后的残余变形。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可拆卸的自复位式耗能连梁,包括并排设在两个剪力墙墙肢之间的上弦杆和下弦杆,在剪力墙墙肢内部设有带锚固件的端板或钢柱,端板和钢柱上设有连接板,上弦杆和下弦杆的两端通过销栓与连接板连接,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设有消能阻尼器,上弦杆和下弦杆内侧分别设有耳板,消能阻尼器通过螺栓和钢垫板与耳板连接,上弦杆和下弦杆内设有至少一根预应力钢绞线。
所述的上弦杆和下弦杆采用钢管混凝土或钢构件预制而成。
所述的耗能阻尼器为液压粘滞消能阻尼器、金属消能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摩擦消能阻尼器或混合型阻尼器。
本发明的可拆卸式的自复位式耗能连梁施工工艺为:
a.按设定尺寸预制好上弦杆、下弦杆、消能阻尼器、连接板和预埋件用的钢柱或带锚固件的端板,上弦杆和下弦杆的内侧分别设有耳板,连接板和耳板上留设好供螺栓或销栓通过的孔洞;
b.将连接板焊接到预埋件用的钢柱或带锚固件的端板上;
c.定位和绑扎预埋件用的钢柱或带锚固件的端板和两个剪力墙墙肢内部钢筋,并埋设供预应力钢绞线通过的管道,安装两个剪力墙墙肢的模板,浇筑两个剪力墙墙肢;
d.对两个剪力墙墙肢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待两个剪力墙墙肢的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时,拆除两个剪力墙墙肢的模板;
e.上弦杆和下弦杆的两端采用销栓与连接板连接;
f.将预应力钢绞线穿过两个剪力墙墙肢内的预留管道,张拉预应力钢绞线达设定预应力后,用锚具固定;
g.采用螺栓和钢垫板将消能阻尼器与耳板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消能阻尼器来耗散地震或风产生的振动能量,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来实现连梁的自复位功能,从而减少连梁在遭遇地震后的残余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抗震性能优越。采用消能阻尼器来耗能由风或者地震引起的振动能量,从而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
2)具有自复位功能。通过预应力钢绞线来实现连梁的自复位功能,从而可以减少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克服了传统的剪力墙结构在震后具有较大的残余变形,减少了震后修复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