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05192.3 | 申请日: | 2012-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尹雨群;吴年春;汪晶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23;B23K35/30;B23K10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立;姚姣阳 |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级别 耐磨 二氧化碳 气体 保护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焊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硬度级别为HB500级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及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水泥建材、冶金矿山、工程机械等行业对耐磨钢的需求逐步上升,对耐磨钢的强度和硬度的要求也趋向于更高的水平,其中以硬度达到HB500的高级别耐磨钢为代表。随着耐磨钢级别的提高,钢中碳元素的含量也相应提高到0.24%~0.30%,且又添加了Cr、Mo、B等可提高淬透性的元素,淬硬倾向较大,在骤热骤冷的焊接条件下,极易产生淬硬的马氏体组织,导致焊接冷裂纹的产生及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为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性,往往需要以降低焊接施工效率和恶化施工条件作代价,即在较高的焊前预热温度及控制较高的层间温度下焊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既保证焊接接头不仅具有较高强度,而且使焊缝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能,接头还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储备及安全裕度,同时焊接施工条件得到改善,生产成本降低。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选用度级别为HB500级高级别耐磨钢板,其厚度为25mm及以下,并为相同板厚组合对接;选用CO2气体保护焊;
选用焊丝为以下两种焊丝中的一种:第一焊丝的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0.06%≤C≤0.15%,1.40%≤Mn≤1.85%,0.80%≤Si≤1.15%,P≤0.025%,S≤0.02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第二焊丝的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0.07%≤C≤0.10%,1.30%≤Mn≤1.80%,0.40%≤Si<0.80%,P≤0.013%,S≤0.005%,0.20%≤Mo≤0.55%,0.7%≤Ni≤0.9%,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焊前打磨清除坡口面及周边20mm范围内的铁锈和油污;选用所述第一焊丝与CO2气体保护焊时,固定点对焊及打底焊时,施焊前预热温度不低于120℃,连续焊接,填充及盖面焊缝焊道间温度为120℃~200℃,焊接时焊接热输入量控制在8~20KJ/cm;选用所述第二焊丝与CO2气体保护焊时,固定点对焊及打底焊时, 施焊前预热温度不低于150℃,连续焊接,填充及盖面焊缝焊道间温度为150℃~200℃,焊接时焊接热输入量控制在8~20KJ/cm。
在具体施焊时,由于采用常规的焊接方法,焊接热影响区不可避免的要产生马氏体,而工程、矿山机械等结构件所用的钢板以中厚板为主,焊接接头采用多层多道焊,焊接接头的拘束应力较大,申请人对HB500级高级别耐磨钢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为防止焊接冷裂纹的产生,当采用上述第一焊丝焊接时,对于板厚≤25mm厚的HB500级耐磨钢,预热温度应不低于120℃;当采用第二焊丝焊接时,对于板厚≤25mm厚的NM500耐磨钢,预热温度应不低于150℃。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气体保护焊坡口采用对称或非对称X型坡口,坡口角度为 60??,坡口间隙为0~1mm,钝边为0~1mm。
前述的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选用第一焊丝与CO2气体保护焊时,焊接工艺参数:200A~300A,电弧电压22V~32V,焊接速度30 cm/min ~40cm/min;选用第二焊丝与CO2气体保护焊时,焊接工艺参数:200A~300A,电弧电压22V~32V,焊接速度30 cm/min ~40cm/min。
前述的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第一焊丝抗拉强度Rm≥500MPa;第二焊丝抗拉强度Rm≥690MPa。
前述的高级别耐磨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方法,第一焊丝的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06%,Mn:1.85%,Si:0.80%,P:0.025%,S:0.02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第二焊丝的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10%,Mn:1.30%,Si:0.40%,P:0.013%,S:0.005%,Mo:0.20%,Ni:0.9%,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51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