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装置以及溶液制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0362.0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新井利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区***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延膜 形成 方法 装置 以及 溶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装置以及溶液制膜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膜(以下称为膜)因优异的透光性或柔软性及可轻质薄膜化等优点而广泛用作光学膜。其中,利用纤维素酰化物等的纤维素酯类膜用于光学膜中。作为光学膜以照片感光用膜为代表,有偏光板的保护膜或相位差膜等。偏光板的保护膜或相位差膜为近年来市场不断扩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
作为膜的制造方法有溶液制膜方法。溶液制膜方法具有流延膜形成工序、膜独立化工序、剥离工序及湿润膜干燥工序。流延膜形成工序中,流下聚合物溶于溶剂的浓液,在支撑体上形成由浓液构成的流延膜。膜独立化工序中,使溶剂从流延膜蒸发直至能够独立传送,即硬化进行到一定程度以上。剥离工序中,从支撑体剥离流延膜作为湿润膜。湿润膜干燥工序中,使溶剂从湿润膜蒸发来作为膜。
日本专利公开2006-306059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方法:在膜独立化工序中,依次进行使溶剂从流延膜蒸发的膜干燥工序及冷却流延膜直至能够独立传送的膜冷却工序。根据日本专利公开2006-306059号公报的方法,在剥离工序之前进行固化流延膜所需的时间短于膜干燥工序的膜冷却工序。因此,能够避免因流延膜的干燥不足引起的剥离故障(导致被剥离的流延膜被撕碎的撕碎故障或流延膜的一部分残留在支撑体上的剥离残留故障)。其结果,由于能够提高支撑体速度,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谋求提高膜的生产效率。
但是,虽然能够通过利用日本专利公开2006-306059号公报的方法来谋求提高膜的生产效率,但由于所得到的膜的厚度不均引起的光学特性(面内延迟Re或厚度方向延迟Rth等)的不均成为问题。作为这种光学特性的不均变得明显的原因,可举出光学膜的所需规格上升以及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促使光学膜的薄膜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如上述的厚度不均并可高效地生产膜的溶液制膜方法以及用于该溶液制膜方法的流延膜的干燥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流延膜的形成方法为在移动支撑体上形成流延膜的流延膜的形成方法。所述移动支撑体以反复通过所流下的浓液到达的到达位置与剥离所述流延膜的剥离位置的方式移动。所述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具备浓液流下步骤(A步骤)、膜干燥步骤(B步骤)、膜冷却步骤(C步骤)、剥离步骤(D步骤)及支撑体加热步骤(E步骤)。A步骤中,使浓液向移动支撑体流下。所述浓液包含聚合物及溶剂。B步骤中,使所述溶剂从形成在所述移动支撑体的表面上的流延膜蒸发。所述流延膜由在所述A步骤中流下的浓液构成。C步骤中,将所述流延膜冷却至成为可独立传送的状态。冷却在所述B步骤之后进行。D步骤中,从所述移动支撑体剥离所述C步骤之后的所述流延膜。E步骤中,在下一个所述B步骤之前加热所述C步骤之后的所述移动支撑体。F步骤中,在下一个所述B步骤之前,利用在所述E步骤中赋予给所述移动支撑体的热加热所述流延膜。
优选所述E步骤中加热下一个所述A步骤之前的所述移动支撑体以及加热下一个所述A步骤之后的所述移动支撑体。
优选所述E步骤中加热所述移动支撑体,以便设定在所述移动支撑体的表面且用于由所述流下的浓液形成流延膜的流延区的温度变得高于所述移动支撑体的表面中除所述流延区之外的非流延区。
优选所述D步骤中的所述移动支撑体的温度为5℃以上15℃以下,进行所述F步骤直至所述移动支撑体的温度成为8℃以上且所述溶剂的沸点以下。
优选本发明的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对所述流延膜的表面吹送表层形成风并在所述流延膜的表面侧形成表层。该表层形成工序在所述F步骤与下一个所述B步骤之间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根据来自网络的图像来确定图集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下一篇:内滑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