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2067.2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钢;耿长萍;单陆萍;毛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2 | 分类号: | F23C10/22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的送料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装置。
背景技术
自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出现以来,其燃料成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现有的给煤结构在燃用水分较大、容易形成堵的煤时,不能确保给煤的正常运行,往往会导致锅炉因为燃料不能及时给入而停炉,严重影响锅炉的长期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装置,其确保在燃用水分较大、容易形成堵的煤,给煤装置正常运行,燃料能及时给入,确保锅炉长期稳定运行。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装置,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轨道为螺旋输送机的轨道,所述螺旋输送机水平布置,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外壳上端面开有进煤口,所述进煤口连通所述燃料仓的送煤管道,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炉膛,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动力输入端的螺旋叶片转轴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外壳靠近所述炉膛的部分套装有冷却外壳,所述冷却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冷却风进口,所述冷却外壳的前端部与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外壳间安装有金属膨胀节,所述冷却外壳的后端部连通所述炉膛。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铰接长吊杆的下端,所述铰接长吊杆的顶端贯穿安装框架后端部通过螺母限位,所述螺母和所述安装框架之间装有球面垫圈、锥面垫圈,所述安装框架紧固于所述底座支架的上部;
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的冷却外壳支承于所述炉膛的安装板;
所述电机支承于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支承于所述底座支架。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燃料通过螺旋输送机的进煤口送入,由电机带动螺旋叶片转轴旋转,推动燃料前行,即原煤从燃料仓中进入螺旋输送机后,通过螺旋输送机的直接将燃料送入炉膛内,燃料不需要经过传统给煤装置中的下煤立管、溜煤斜管等中间环节,因为在这些中间环节极易发生堵煤现象,故其确保在燃用水分较大、容易形成堵的煤,给煤装置正常运行,燃料能及时给入,确保锅炉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其包括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水平布置,螺旋输送机的外壳1上端面开有进煤口2,进煤口2连通燃料仓的送煤管道3,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4连通炉膛5,螺旋输送机的动力输入端的螺旋叶片转轴6通过万向联轴器7连接电机8的输出端,螺旋输送机的外壳1靠近炉膛5的部分套装有冷却外壳9,冷却外壳9的下部设置有冷却风进口10,冷却外壳9的前端部与螺旋输送机的外壳1间安装有金属膨胀节11,冷却外壳9的后端部连通炉膛5。
螺旋输送机的动力输入端连接铰接长吊杆12的下端,铰接长吊杆12的顶端贯穿安装框架13后端部通过螺母14限位,螺母14和安装框架13之间装有球面垫圈15、锥面垫圈16,安装框架13紧固于底座支架17的上部;螺旋输送机的出口端的冷却外壳9支承于炉膛5的安装板18;电机8支承于电机底座19,电机底座19支承于底座支架17。
其工作原理如下:燃料通过螺旋输送机的外壳1上端面的进煤口2送入,由电机8带动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转轴6旋转,推动燃料前行;运行时,螺旋输送机的前端随炉膛5会有向下、向前和向两侧的膨胀位移发生,此时金属膨胀节11、万向联轴器7、铰接长吊杆12以及球面垫圈15、锥面垫圈16的共同作用使得螺旋输送机前端在安全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位置,冷却外壳9中接入冷风可以冷却螺旋输送机的整体,保证其不变形,冷却风进入炉膛5内可以作为有效的播煤风来分散成堆的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2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