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闸蟹捆扎紧固夹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3413.2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贺龙;王超;欧阳辰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22C29/00 | 分类号: | A22C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闸蟹 捆扎 紧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品紧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闸蟹捆扎紧固夹。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每年秋初以后的几个月里,国人的大闸蟹消费热情高涨。大闸蟹的鲜美味道是许多食物无法相比的,多少年以来,许多人对大闸蟹的品尝情有独钟。因为大闸蟹是个张牙舞爪的活体,所以食客一般购买大闸蟹以后都需要通过水产老板进行捆扎,才能比较方便地进行携带与烧煮。
多年以来,困扰人们的是那根绳子和捆扎方法。市场上捆扎大闸蟹的绳子五花八门,方法无外乎都是用各种绳子对大闸蟹进行捆扎,捆扎的手段一般也都是水产老板帮助客户进行捆扎;只见老板将绳子一头咬在嘴里,左手握紧大闸蟹,右手用力将大闸蟹的蟹脚和蟹钳用绳子紧紧地一道一道捆扎起来,然后再来一个十字结以后才将大闸蟹扎紧。
我们注意到:在捆扎大闸蟹的过程中,水产老板口腔内的细菌也混于捆扎的绳子其中,而间接流入给食用大闸蟹的食客们;与此同时,不尽卫生的捆扎大闸蟹的绳子卫生隐患也就更大了,大闸蟹的食客们只能无奈地被动接受这个现实;而且在烧煮大闸蟹的时候,这些不卫生的因素是否能够完全烧煮掉或者得到更大地扩大,这些不卫生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大闸蟹的食客们。
因此,我们考虑设计一种大闸蟹捆扎紧固夹,它完全可以替代各种各样捆扎大闸蟹绳子的功能。因为是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紧固夹,材料自身的不洁因素就完全排除了,所以捆扎大闸蟹的材料不卫生的隐患因素被排除了,卫生安全的隐患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何况不锈钢材料也便于清洁和消毒,更可以耐高温进行烧煮;紧固夹的结构使捆扎大闸蟹变得非常方便,大多数人都能够胜任这件事,并且使大闸蟹的蟹脚和蟹钳都能够包容于紧固夹其中;紧固夹它更可以反复多次使用,使紧固夹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闸蟹捆扎紧固夹,用于替代各式捆扎大闸蟹的绳子,有效地排除卫生隐患,操作便捷,并可以多次反复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闸蟹捆扎紧固夹,包括紧固夹、夹带横片、夹带扣、夹带尾部、夹带限A、夹带限B,所述的紧固夹由2根夹带平行放置组合而成;所述2根夹带之间通过若干相互平行并与夹带垂直的夹带横片相连接;所述的紧固夹前端连接夹带扣,后端连接夹带尾部;所述的紧固夹两边夹带的后半部分设有若干夹带限A,所述的夹带尾部设有若干夹带限B。
所述的紧固夹、夹带横片、夹带扣、夹带尾部、夹带限A、夹带限B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一次冲剪而成。
所述的夹带横片数量为3根。
所述的夹带限A间距相等且两边夹带上的夹带限A相互错开设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效排除卫生隐患,且不锈钢材料也便于清洁和消毒;
(2)操作便捷,大多数人都能胜任而不只局限于水产老板;
(3)可以多次反复使用,使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原始加工冲剪视图;
1.夹带3.夹带扣4.夹带限A 5.夹带横片6.夹带限B 7.夹带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紧固夹、夹带横片5、夹带扣3、夹带尾部7、夹带限A4、夹带限B6,所述的紧固夹由2根夹带1平行放置组合而成;所述2根夹带1之间通过若干相互平行并与夹带1垂直的夹带横片5相连接;所述的紧固夹前端连接夹带扣3,后端连接夹带尾部7;所述的紧固夹两边夹带1的后半部分设有若干夹带限A4,所述的夹带尾部设有若干夹带限B6。
所述的紧固夹、夹带横片5、夹带扣3、夹带尾部7、夹带限A4、夹带限B6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一次冲剪而成。
所述的夹带横片5数量为3根。
所述的夹带限A4间距相等且两边夹带1上的夹带限A4相互错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3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钳位二极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人值守自动发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