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具有致动元件的电磁致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90000589.5 | 申请日: | 201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0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 发明(设计)人: | T.戈尔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ETO电磁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5/04 | 分类号: | H01F5/04;H01F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姚冠扬 |
| 地址: | 德国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致 元件 电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致动装置,具有尤其细长的致动元件,其优选地具有永磁体装置并且可根据可由定子产生的磁性致动力相对于定子进行调节,其中,定子具有线圈绕组,该线圈绕组的绕组线导引至弯折于弯折区域的接触元件并且固定且导电连接至接触元件。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装置已经公知很长时间并且用于多种目的。基本原理在于,对于大多数部件活塞状致动元件来说,在端部具有用于所需的致动任务的接合区域,在大体导磁壳体中导引,作为固定芯部区域与作为磁轭的轴承元件之间的电枢,并且可借助设置在例如芯部区域中的电磁体(线圈绕组)进行致动。
具有重要元件的通用电磁致动装置示出在DE202006011904U1中。在公知的致动装置中,定子(线圈设备)包括塑性支撑件,线圈绕组缠绕到其上。该线圈绕组的绕组线由塑料支承件过模制并且导引离开其中。对于将接触元件接触至绕组线来说,它们借助端部区域初始地导电连接至接触元件,在其上,后者弯折,使得其相应端部部分大概平行于塑料支承件的纵向轴线延伸。
在接触元件的弯折期间,拉伸应力作用在相应绕组线上,由于处理技术的原因,卸载(凸度)充分地施加至绕组线,在接触元件的弯折期间,绕组线可在该拉伸应力作用下拉长。这又会导致材料弱化,在极端的情况下导致绕组线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从先前所述的现有技术开始,本实用新型基于的目的是,使电磁性致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的接触元件,其中固定在接触元件上的绕组线的损害可在其弯折期间被可靠地避免。优选地,没有必要对绕组线进行卸载,在处理技术方面,早在绕组过程中,其优选地构造成涂漆的铜线。
这一目的是在通用电磁致动装置的情况下实现的,即,接触元件具有在弯折区域中凹入几何构造,其缩短了绕组线的弯折路径(与传统的接触元件相比),绕组线通过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利发展体现在子权利要求中。说明书、权利要求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特征的所有组合,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为了避免重复,根据该装置公开的特征应当理解为已被公开,并且根据该方法形成权利要求。类似地,根据该方法公开的特征应当被认为是公开的并且可以根据该装置形成权利要求。
本实用新型避免在绕组线上出现不可接受的拉伸应力,尤其构造为涂漆的铜线,借助接触元件中的凹入几何结构,绕组线通过其中,因此必须仅在较短的路径上延伸,短于绕组线沿着接触元件的非凹陷外表面导引的情况,即现有技术中。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弯折区域的开始和结束之间的区域中由绕组线桥接的路径与不具有这种凹陷的接触元件的实施例相比被缩短,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接触元件相比,其中绕组线导引或布置在弯折区域的外半径处而置于接触元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接触元件的弯折区域中的凹陷几何形状,绕组线优选地不具有连续的弧形形状。优选地,凹入几何结构的尺寸形成为使得绕组线在弯折过程期间不经受或至少稍微经受拉伸应力,其中接触元件优选地弯折大概90°,进一步优选地,使得其端部部分至少大概平行于调节轴线延伸。尤其优选地,在接触元件的弯折过程期间的绕组线的塑性变形完全借助设置对应配置的凹入几何结构而被防止,这又导致防止强度降低或者甚至绕组线的磨坏。凹入几何结构被认为是表示几何结构沿着接触元件的厚度范围方向延伸并且因此垂直于宽度范围并且垂直于接触元件的纵向范围,由此,绕组线假定较小的曲率半径,即,比跨过凹入几何结构的接触元件的外壳体轮廓更短的距离必须桥接,或者比横向相邻于凹入几何结构的外部表面更短的距离必须桥接。
对于凹入几何结构的实际结构来说存在不同的可能性。根据第一备选实施例,凹入几何结构可以构造为凹陷凹槽,也就是说,作为优选的盆状凹陷,具有底表面,其底部布置在沿其厚度范围的方向垂直于接触元件的纵向范围向下偏移,即,沿着定子的方向。备选于引入接触元件并且具有底部的凹入处,该凹入几何结构可以构造为开口,也就是说,无底部的凹陷几何结构。 第三种可能性在于,凹入几何结构构造为在侧部敞开的凹槽并且延伸自接触元件的纵向侧,至少远至凹入几何结构的中间,优选地(有些)超过。这一凹陷可以制造有底部,例如通过成型,或者不具有底部,优选地借助冲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TO电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ETO电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90000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