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安排为采用TDD模式通信的无线电基站的性能的方法和无线电基站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74798.9 | 申请日: | 201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8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恒;缪庆育;苏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0 | 分类号: | H04B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叶晓勇;汤春龙 |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安排 采用 tdd 模式 通信 无线电 基站 性能 方法 | ||
1. 一种用于控制蜂窝网络中的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通信的无线电基站的性能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基站具有收发器(200),所述收发器(200)包括传送器部分(210)、接收器部分(220)和天线(240),所述天线能交替连接到所述传送器部分(210)和所述接收器部分(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接收器部分(220)估计(302)所述接收器部分中的泄漏信号,所述泄漏信号起源于所述传送器部分(210)的本地振荡器(212);以及
在所述接收器部分(220)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移除(304)所估计的泄漏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处于基带中时,在所述接收器部分对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执行估计(302)泄漏信号和移除(304)所估计的泄漏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在所述接收器部分对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测量信号强度来执行估计(302)所述泄漏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估计(302)所述泄漏信号包括:
在多个采样点测量(312)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计算(314)所测量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以及
估计(316)所述泄漏信号为所计算的平均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以下步骤来执行估计(302)所述泄漏信号:
在所述接收器部分测量(322)所述泄漏信号,以及
基于在所述接收器部分的所测量的泄漏信号在频域中估计(324)所述泄漏信号为Sinc函数。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接收器部分测量(322)所述泄漏信号包括:
在多个采样点测量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计算所测量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以及
在时域中估计所述泄漏信号为所计算的平均值。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inc函数在副载波0和1具有其最大值。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频域中估计(324)所述泄漏信号包括:
基于所测量的泄漏信号在时域中估计所述泄漏信号;
在频域中在副载波0和1上基于在时域中所估计的泄漏信号来计算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基于在时域中所估计的泄漏信号和在频域中所计算的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来在频域中计算所述泄漏信号为Sinc函数。
9. 根据权利要求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以下步骤执行移除(304)所估计的泄漏信号:
在每个副载波上基于所估计的Sinc函数来计算(326)所述泄漏信号,以及
在每个副载波上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减去(328)所计算的泄漏信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空闲的上行链路时隙或子帧执行在所述接收器部分(220)估计(302)泄漏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器部分(210)安排为传送在下行链路中央频率附近展开的信号并且所述接收器部分(220)安排为接收在上行链路中央频率附近展开的信号,以及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中央频率和所述下行链路中央频率之间的差是蜂窝网络中的副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的一半。
12. 一种在蜂窝网络中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通信的无线电基站,其中所述无线电基站具有收发器(200),所述收发器(200)包括传送器部分(210)、接收器部分(220)和天线(240),所述天线能交替连接到所述传送器部分(210)和所述接收器部分(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基站还包括:
估计单元(402),用于在所述接收器部分估计所述接收器部分的泄漏信号,所述泄漏信号起源于所述传送器部分(210)的本地振荡器(212);以及
移除单元(404),用于在所述接收器部分(220)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移除所估计的泄漏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479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