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束切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65763.9 | 申请日: | 2011-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9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施兰斯克;迈克尔·瑞恩·泰·谭;内森·洛伦索·宾克特;达莱·C·莫里斯;韦恩·V·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 主分类号: | H04L29/10 | 分类号: | H04L29/10;H04L12/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宋颖娉;康泉 |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切换 | ||
1.一种线缆束切换器,包括
多个输入端口,所述多个输入端口中的每个输入端口被配置为联接至网络链路;
多个第一输出端口,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中的每个输出端口被配置为联接至网络链路;多个第二输出端口,所述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中的每个输出端口被配置为联接至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线路切换模块,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以定义包括所述多个输入端口中的一输入端口以及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中的一输出端口的网络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线路切换模块通信的控制器,用于接收配置指令,并向所述线路切换模块提供与所述配置指令相关联的信号,
所述线路切换模块可操作为响应于与所述配置指令相关联的信号而定义所述网络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其中所述线路切换模块是光学线路切换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其中所述线路切换模块是电学线路切换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其中所述输出端口是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中的任意输出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其中所述输出端口是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中的任意输出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其中所述输出端口是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中的任意输出端口,或所述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中与所述输入端口相关联的输出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其中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是多个第一输入端口,并且所述网络线路是第一网络线路,所述线缆束装置进一步包括:
多个第二输入端口,所述多个第二输入端口中的每个输入端口被配置为联接至所述网络交换设备;
所述线路切换模块可操作地定义包括所述多个第二输入端口中的一输入端口和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中的一输出端口的第二网络线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束切换器,其中所述多个输入端口是多个第一输入端口,所述网络线路是第一网络线路,并且所述输出端口是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中的任意输出端口,所述线缆束装置进一步包括:
多个第二输入端口,所述多个第二输入端口中的每个输入端口被配置为联接至所述网络交换设备;所述线路切换模块可操作地定义包括所述多个第二输入端口中的一输入端口和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中的一输出端口的第二网络线路,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中的该输出端口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中的所述输出端口。
10.一种线缆束系统,包括:多条线缆;
多个输出端口,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中的每个输出端口被配置为联接至网络交换设备;以及
线路切换模块,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多条线缆和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以定义包括所述多条线缆中的第一线缆、所述多条线缆中的至少一条第二线缆以及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中的一输出端口的网络线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束系统,进一步包括:
与所述线路切换模块通信的控制器,用于接收配置指令,并向所述线路切换模块提供与所述配置指令相关联的信号,所述线路切换模块可操作为响应于与所述配置指令相关联的信号而定义所述网络线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束系统,其中所述多条线缆中的所述第二线缆是所述多条线缆中除所述第一线缆之外的任意线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束系统,其中:
其中所述多条线缆中的所述第二线缆是所述多条线缆中除所述第一线缆之外的任意线缆;并且
所述多个输出端口中的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线缆相关联。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束系统,其中所述线路切换模块是光学线路切换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束系统,其中所述线路切换模块是电学线路切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未经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57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