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一无线电切换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64567.X | 申请日: | 201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亨黄·安东尼·陈;季俊宏;朴昌闵;安佑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14 | 分类号: | H04W36/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一 无线电 切换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单一无线电切换的系统和方法。用于控制器操作的方法包括从移动节点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在第一网络中传送。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消息转换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将在第二网络中传送。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网络中的一个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为单一无线电切换中所述移动节点的目标接入点。
本发明要求2011年5月10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单一无线电切换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Radio Handovers)”的第13/104920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发明要求2011年1月11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无线电切换的系统和方法”的第61/431,698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及2011年3月15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跨不同网络的单一无线电切换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Single Radio Handover Across Different Networks)”的第61/452,913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所述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数字通信,且更确切地说,涉及单一无线电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的驱动力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漫游,以及实现无缝漫游。在漫游特别是涉及到全球漫游的情况下,会发生诸多的问题,例如供应商之间的切换、认证、通信系统的能力和局限性等,这些问题正逐步成为重点。
当一个移动节点(通常也被称为作为一个移动站、用户、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E),等等)从一个网络覆盖的区域进入被另一个网络覆盖的另一个区域中,必须使呼叫转移到第二网络,同时不会造成连接掉线或数据包丢失的情况。在蜂窝通信中,切换这个术语指将正在进行的呼叫或数据会话从一个连接到核心网络的通道转移到另一个连接到核心网络的通道。此功能可以被成为快速移动切换。切换这个术语可能也适用于一个移动节点从连接到核心网络的一个通道经由第一通信控制器(通常也被称为作为基站控制器、基站终端站、NodeB、增强型NodeB等)连接到第二通信控制器。类似地,当某一移动节点在与该移动节点刚刚使用的网络不同的网络所服务的新位置中通电时,无线通信网络需识别出移动节点位置的变化并且将预定给该移动节点的信息引导到新网络。这可以被称为慢移动切换。
随着有更多不同类型的接入网络可用,设备制造商的一个目标为,生产出能够在多个接入接口中运作的单个移动节点。这些移动节点可以统称为多模式移动节点、多模式电话、全球电话,等等。为了支持多个接入网络,这些移动节点可以具有多个发射无线,以允许同时接入一个以上接入网络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单一无线电切换的系统和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上述问题及其他问题不仅能得到基本上解决或防止,并且大体上还能获得技术上的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器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移动节点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在第一网络中传送。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消息转换成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将在第二网络中传送。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网络中的一个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为单一无线电切换中所述移动节点的目标接入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器;耦接到所述接收器的转换单元;以及耦接到所述转换单元的发射器。所述接收器从移动节点接收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在第一网络中传送。所述转换单元用作网关,并且将第一消息转换成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将在第二网络中传送。所述发射器将第二消息发射到第二网络中的接入点,其中所述接入点为单一无线电切换中移动节点的目标接入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4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