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的车身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62969.6 | 申请日: | 2011-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9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荣治;佐佐木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K19/40 | 分类号: | B62K19/40;B62J99/00;B62K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车身 | ||
1.一种跨骑型车辆(10)的车身架(11),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向自如地支承前叉(31)的头管(12);
从所述头管(12)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主车架(13);
用于将减震器(41)安装在所述主车架上的减震器安装部(23);
将所述左右一对的主车架沿车宽方向连结起来的第1横管(21);和
配置在所述第1横管的后方并将所述左右一对的主车架沿车宽方向连结起来的第2横管(22),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以将所述第1横管与所述第2横管之间连结起来的方式安装,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以如下方式安装: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减震器的伸缩轴线(L1)与将所述第1横管及所述第2横管的中心轴线连结起来的线(L2)偏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的车身架(1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横管(22)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发动机(50)的发动机吊架(27L、27R)。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的车身架(1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车架(13)分别具有主车架部(14)、和与所述主车架部的后端部连结的枢轴架部(15),
所述枢轴架部至少具有一个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15a),
所述第1横管(21)及所述第2横管(22)隔着所述弯曲部的中心线(L3)而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中心线(L3)的前后。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的车身架(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形成为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呈大致倒L字状且截面呈大致コ字状,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在其上端部具有减震器轴支承部(24),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角部(25)以从上方抵接于所述第1横管(21)的方式与所述第1横管(21)接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的车身架(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具有:
形成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与所述第1横管(21)的接合部处且沿所述第1横管的上方延伸的第1爪部(26a);和
形成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与所述第2横管(22)的接合部处且沿所述第2横管的前方延伸的第2爪部(26b)。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的车身架(11),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吊架(27L、27R)具有安装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右侧的右侧发动机吊架(27R)、和安装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左侧的左侧发动机吊架(27L),
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被所述右侧发动机吊架(27R)和所述左侧发动机吊架(27L)夹持。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0)的车身架(1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车架(13)的空间内安装所述发动机(50),
在后车架(16)的空间内安装空气滤清器箱(57),
将所述发动机的汽缸盖(53)和所述空气滤清器箱连接起来的连管(56)配置在座椅(35)的下方且所述减震器安装部(23)的上方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29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探船的通风设备
- 下一篇:刮水装置,尤其是机动车车窗刮水装置





